【设计理念】
用探究法、明辨法、体验法、激励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看中激趣、玩中悟理、议中求真,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树立自信、发展自信的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信程度较低,不相信自己,往往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而不敢坚持行动方向,缺乏自主精神。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卑与自傲,知道其中的危害,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克服自卑心理与自傲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
【活动重点】感受自信,学会自信
【活动难点】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自傲,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讨论、交流等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录音带、诗歌《我自信!我能行!》、学生自信体验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自信。揭示课题
1.欣赏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2.启发学生讨论歌曲的含义,请学生归纳主题——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揭示课题:我自信!我能行!
3.谈感受:自信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激起探究自信的兴趣)
4.质疑:自信这么重要,在人生中,你是怎样让自信伴你成长呢?
二、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1.找出原因
(课件出示画面)
情境一:学生小力看了一会儿作业题目。然后说:“我头脑不聪明,这些题我不会做。”于是,他等着抄别人的作业。
情境二:上课时,老师向学生小胖提问,小胖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就低下头,搓着双手,没有认真考虑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回答说:“不知道。”
看完画面后,请学生做小心理医生,分别找出画面中两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思考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2.建立自信
学生为画中人物献计献策,有的用话语鼓励,有的用榜样激发,还有的传授高招,帮助小力、小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三、克服自傲。明辨自信
1.质疑
(演示课件画面)
情境:就快考试了,老师帮助同学们复习功课。杨阳同学认为自己复习比老师帮助复习更好,于是不听课,自己搞一套,狂妄自大,不把老师和同学们放在眼里。就这样,杨阳的好朋友也不把他当作好朋友了。结果,杨阳考试不及格。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杨阳小朋友是否也有自信心?
2.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归纳出:自信不是逞强自大,不能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自信不是自傲,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不要处处都表现自己。处处表现自己只会费时耗神,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失去朋友、毁了自己!
四、体验自信。尝试成功
1.找优点
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大家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点,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大家看看怎么回答?
(1)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师生评议)
2.游戏:词语接龙游戏,感受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要求学生在接词之前可在心里或大声地说:“我能行!”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小组。教师说出一个常见成语,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一个成语,请四名学生统计各组所接的成语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小组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
问题:你个人参加接龙的次数是多少?谁接得最多?
(1)接龙次数多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接龙前、接龙成功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成功的愉快,激发自信心)
(2)接龙成功次数少的学生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教师同样加以鼓励)
启发思考:(再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接龙过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再接龙呢?你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现在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
可能的答案:(投影)
A.不会答;
B.会答,但不敢答;
C.还没想好,不敢答;
D.前面答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再回答了。
师生共议,教师总结: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尝试。
教师激励:如果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会勇敢地去争取吗?(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争取成功)
4.谈谈自信使你成功地做好了一件什么事? (体验自信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五、我自信!我能行!
1.讨论:是否只要会说声“我行”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结合板书总结:相信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必须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大声说出的“我行”才真正有效。
3.多媒体出示一首诗歌《我自信!我能行!》
我自信!我能行!
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永不退缩,自信催我行,努力才能行。
自信是镜子,是理想,是希望,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自信是向导,是良师,是益友,
帮人认清自己,不狂妄自大,不自傲,
量力而行,才是真正的我能行。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我自信!我能行!
教师以这一首诗激励学生,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4.师生举起右手大声齐说:“我自信!我能行!”
六、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记录自信
要求学生学会树立自信心,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自己尝试成功的点滴小事,一周后共同分享由自信和实力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2.互赠自信
在音乐声中,好朋友之间互赠激励树立自信心的话语或小礼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启迪学生,催自信之种生根发芽
愉悦的课堂上,教师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当中,师生时时处于和谐之中。在这样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气氛中,孩子们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学习伙伴,每个孩子都感到特别轻松,激发了他们探究自信的热情。自信的种子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得以生根发芽。
2.引领学生,令自信之苗茁壮成长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增加实践的机会。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空间,使走向成功的自信幼苗得以茁壮成长。
3.赏识学生,让自信之花盛开结果
教师抓住孩子发言的不同特点,力求用语言给他们一个准确、恰当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尝试机会,催开孩子们的自信之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结出“我自信!我能行!”的硕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良好人格品质奠定基础。
【点评】
培养学生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积极的力量与品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质,儿童尤其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对自我的积极认同感。“我自信!我能行!”一课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看中激趣、玩中悟理、议中求真”,培养学生自信,其活动设计符合心理辅导的理念。在教学目标上能够注意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多种目标的结合;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克服自傲、明辨自信,到体验自信、尝试成功等,有一定的层次感。
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心理辅导活动儿童化的探索。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活动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忌口号式、标语式,讲大道理。如,活动最后呈现的诗歌“我自信!我能行!”,诗歌本身很有激情,但是未免有些成人化了,若能够选择一首儿歌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设计培养自信、克服自卑的活动时,不要总是联系学习情境,也可以联系儿童的生活情境、与同伴交往的情境等;问题情境要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连。设计的游戏活动还可以增强些趣味性。
点评人: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小学)
编辑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