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选根源在于制度缺陷诱使利益诉求发生扭曲,那么,治理贿选行为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通过设计严密的制度堵塞诱发贿选的制度缝隙,设置防范贿选发生的制度屏障,铲除贿选产生的制度土壤和根源。
一、贿选成因分析
贿选,即贿赂选举,是指以金钱、物质或其他好处为手段,收买选民、代表或选举工作人员,影响选民、代表的投票意愿,以取得选票或改变选举结果的违法行为。贿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开始滋长并呈蔓延之势。近年来,贿选案频频发生于我国地方人大代表、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以及村委会的选举中。典型的案例,如号称“我国建国以来涉及职位最高的贿选案”——2001年广东和平县原县委副书记钟洪茂向29名人大代表送400元至1300元不等的钱物而当选为该县县长案;2000年底山西吉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姜建仲为当选县长向39名人大代表每人送500元现金案等。
一谈起我国选举领域频频发生的贿选现象的成因,不少人就把它归结于公民素质(主要指文化教育素质及与此相关的政治素质)低下。如不少人认为,“人大代表被收买,谁给钱就投谁的票,凸现出有些人大代表素质低下的现状。”[1]一些行贿者也正是看到了部分选民(代表)特别是农民(代表)素质不高、政治敏锐性低下的弱点,觉得有缝可钻、有机可乘,因而以钞票买选票。但新近的一些调查研究显示,素质问题仅仅是表象,是否认真行使选举权、是否会发生贿选,与公民素质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2]。“对选民而言,选举就是选择一个能够替自己说话的人,这实际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文化程度不是影响选民参选的障碍性因素。”[3]
通过对一系列贿选案的分析发现,“所谓民主意识、文化素质、政治热情是在一定条件下对选举行为起作用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还有一些因素是比受教育程度和政治因素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自我意识和利益。”[4]利益驱动是贿选案发生的内在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5]在当前的选举中,少数人对人大选举“过分”关注与另一些人(数量大大超过前者)对选举的冷淡已构成政治关注与政治冷淡的鲜明对照,隐藏其后的原因在于个人的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6]。
当前对选举过分关注从而行贿的主要是政府官员、“有钱人”、村民自治组织中的“精英人物”等三种人,他们往往揣着实现更大的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动机和目的实施贿选。如一些政府官员,为在原有官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获取更大的权力以及权力所带来的巨大的合法或不合法的、显性或隐性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利益而贿选。姜建仲当副县长时,就流露出了“我当上县长就能做很多副县长做不了的事”的想法[7]。在我国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下,“姜建仲们”要想成为县长的制度化路径是走“组织路线”,即有关人选经党组织考察合格后向人大提名推荐,经人大选举表决当选后获得任用。但这条路相当狭窄,能进入组织视野的人十分有限。对一些挖空心思欲成为政府官员的人来说,在正常的“组织路线”走不通后,就可能在“买官路线”的两条路径中做出选择:或者走“上层路线”——行贿上级,或者走“群众路线”——贿选。一些人观察到当前贿选的成本相对低于行贿上级的成本,因此把贿选作为优先之选。在姜建仲贿选案中,姜总共只向39位代表每人行贿500元共计19500元即如愿以偿。而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鬻爵案中,一位副局长为坐上第一把交椅竟给马德送了100万元[8]。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说过:“当某人从事违法行为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此人便会从事违法行为,由此,一些人成为‘犯罪’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9]对选举冷淡的则是选民和代表,他们较为普遍地认为人大选举与本人利益没有直接联系,通过选举也无法实现自身的利益[10]。有人认为“选举只与干部有关系,和他们没有关系”,有人认为“投票给谁无所谓,如果有人‘意思意思’,就顺水推舟投他一票”,有人甚至抱着“反正谁上台都要占群众便宜,不如先占他点便宜”的心态,把选票投给了贿选者。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贿选双方出于利益的权衡,很容易“一拍即合”,达成“默契”,形成贿选动机。
但“利益驱动论”还不足以充分解读贿选现象。因为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好坏善恶。利益动机不必然转换为贿选行为,促使贿选行为生成的关键在于制度诱导,即制度缺陷为贿选提供了可能。
制度是激励或约束一定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程序化、规范化的办事规则、程序和行为准则。“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1] 这里所说的制度,主要指的是由国家的政治体制和体现于法律法规中的制度,如选举制度等所构成的正式制度。近年来在我国频频发生的贿选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一些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制度缺陷,一方面使正当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法定的制度安排得以实现,而不正当的利益诉求却可能利用制度的漏洞得以实现,因此制度缺陷诱导利益动机发生扭曲,导致贿选案频发;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