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多给学生自主空间

2006-12-29 00:00:00王永成
中国教师 2006年4期


  目前,由于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习惯,使得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能获取知识的本领;一个好学生,不是一辈子靠教师教,不仅要牢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学的本领;这样他的知识才不能不断增加,不断丰富。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设计应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许多课堂教学往往是老模式:一注音、二解词、三分段、四主旨、五特点、六练习的教法,简单生硬,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打破固有思维,增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围绕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每一个问题,如何恰当如何教,如何有效如何问。如:此文从开头说开去,彼文可以从中间开刀,向两头辐射,可以从一个关联词入手,也可以从一个标点着眼。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宁鸿彬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中,有一个拟标题的环节极富创意。在学生读课文后请学生做一件事: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发言时能解释为什么更好。结果,学生拟出了“家里人与于勒叔叔”、“期望”、“于勒的变化”、“记一个生活不会计划的人的遭遇”、“可悲的于勒”、“变色的世界”、“贫穷的阔绰”。这些标题既交代了文章的记叙事件,还触及到事件的本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创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时,我采用了比较法进行教学:《藤野先生》与《我的老师》都是写老师的散文,但两者在内容上、写法上一致吗?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很快发现《藤野先生》除了写先生对“我”的关怀帮助外,还写了不少其他内容,如请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去仙台的见闻、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等。接着,诱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另一用心。学生通过时论、揣摩,心中的结解开了,对散文“似离实合,形散神聚”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同时求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东西,这便是收获,便是创新。
  
  二、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命题、析题,提要求、读范文,然后规定时间让学生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勉强能应付过去,能力差的学生则苦不堪言,产品出来了,但句句言不由衷,语法上的错误更不用说。所以“读书怕作文”也就不足为奇,而教师改作文费时多,没效果也很自然。
  要改变教师盲目命题、学生盲目写的低效现象,就必须把作文教学的设计思路建立在学生的自主行动基础上。学生关心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就让他们写什么。例如话题作文:“把握是信心和力量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消以‘把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对此题的辅导,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谈谈你把握住了什么,应如何把握。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通过互相启发,学生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作文时也就有了更多真情实感,能力差的学生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有针对性的帮助。
  足够的自主性是要以时间作保证的。怎样合理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这是我们必须为学生考虑的。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对每天的自学时间和每阶段的自学时间定出计划。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间不仅涉及到教学的需要,而且还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赢得一切宝贵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天地里结出丰硕果实。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中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