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

2006-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2期


  今日之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科技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推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应当看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十分重视,做出全面部署。国家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以及各方面协同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从主要面向国内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从政府导向向企业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转变;从促进企业个体素质提高向促进我国工业提高整体素质转变;从满足需求目标向增强企业竞争力目标转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运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我国企业必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在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立足之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之一,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要求2006年“务必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上取得进展。”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国还要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要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抓住历史的机遇,应对挑战,是对广大企业提出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