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及启示

2006-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10期


  一、国外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背景
  
  政府垄断公共服务是长期以来的一个惯例,作为其根据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所有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应该由政府提供。这一理论的明显缺陷,是把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截然对立起来。受其影响,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还是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把公共服务看成是政府的专利,独家包揽,其结果是政府的财政负担愈来愈沉重,承担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庞杂。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信息控制、集权和技术治国为基础的政府行政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成本高、效率差、质量低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公共服务患的通病。为治疗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巨型政府”病,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困境,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如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和政府再造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等人创立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其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组织并不像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充满公益心的,相反他们和常人一样,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逐自己的私利。在缺乏控制政府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