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信访工作力度 努力维护企业稳定

2006-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10期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信访稳定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大局,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关系,认真化解各类矛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5年,我委受理来信来访493件次。其中,处理来信115件,接待来访378人次。对115封上访信件,均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进行了处理,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在接待来访总量中,重复访为18起、147人次,目前,已调查处理17起、143人次。办结率为94.4%;集体访为15起、214人次,已调查处理13起,办结率为86.7%。其余信访事项正在积极办理之中。2005年,我委共收到自治区信访局转来的《查办通知》6件,截止2005年底已办结6件,办结率为100%。据了解,绝大多数上访人民对已办结的信访事项和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据对全区25户企业职工上访情况的统计分析,80%以上的上访职工都集中在“关、停、破、亏”等四种企业中,职工上访反映的问题多属求决类。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拖欠问题。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医药费、取暖费等,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总量的37.2%和30.6%。二是企业改制或兼并破产后经济补偿金发放标准及职工安置问题,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总量的15.5%和17.1%。三是困难企业职工生活窘迫,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等问题,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总量的19.3%和22.8%。四是部分企业管理混乱,职工集资建房与企业发生纠纷等问题,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总量的16.7%和15.4%。五是反映少数企业领导的腐败问题,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总量的11.3%和14.1%。针对以上五大类信访问题,我委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的要求,统筹协调,周密部署,分工负责,多方协作,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处置,有效控制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和异常访,收到显著成效。
  经贸委党组非常重视信访工作,于2005年2月正式成立信访室,配备专职信访干部,设置群众来访接待室,把信访工作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对做好信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定期听取信访汇报,了解信访进展情况,对信访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信访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信访工作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强化,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为此,2003年以来,我委本着“边工作、边完善”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下发了《自治区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以指导本系统的信访工作。几年来,我们还相继制定了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制度、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定期研究信访制度、信访督查督办制度、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职责,使我委信访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办、有章可循。同时,经贸委党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不能感情用事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四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目前,委信访工作基本做到了“两个不出”,即:企事业单位职工上访,解决不出单位;行业内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行业。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全面掌握职工上访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掌握上访规律。从上访时间上看,主要表现为“两个敏感期”和“一个多发期”。“两个敏感期”:一个是国家和自治区举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和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出台之后,另一个是重大节庆日,如春节、国庆节等;“一个多发期”是5—10月份气温适中季节。从上访的人员构成情况看,多属于“关、停、破、亏”企业中的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了这些规律后。我们就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变被动为主动,变盲目为理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二是掌握群体访特点。在处理群体上访问题上,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处置机制,采取区别情况分类处理的办法,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处在酝酿、苗头阶段的群体上访,群众情绪尚未失控,人员集聚不多,若能抓住时机,讲究工作方法,便能有效解决。我们体会到,一旦发生群体上访,就必须正视事实,应按照“稳住情绪,冷静应对,控制事态,适时介入,有效处置,防止反复”的要求加以解决。特别对涉及人员多、问题比较复杂的群访,我们努力按照统筹协调、周密部署、统一政策、分工负责、多方协作的原则予以处置,杜绝政出多门,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信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