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化肥价格基本稳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全国化肥价格专项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对近3万家化肥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查出价格违法金额5577万元,已实施经济制裁989.81万元,其中退还农民647.52万元。
通过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化肥生产经营各项优惠措施,稳定了化肥出厂价格,农资市场供应及价格情况明显好于上一年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促进了化肥的生产供应。专项检查使国家扶持化肥生产、经营的各项优惠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化肥生产、经营企业积极性普遍较高。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化肥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化肥2650万吨(折纯),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尿素累计产量1071万吨,同比增长11.8%。全国供销系统上半年累计销售尿素1 14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3%,6月底尿素库存374万吨,同比增加24.8%。化肥市场供销两旺,货源充足,供求形势继续好转。
二是保证了化肥价格的基本稳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认真执行尿素最高出厂限价政策。多数化肥经营者较好地执行化肥销售差价率和尿素最高零售限价政策。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肥种尿素出厂价平均每吨1670元,比国家规定的1725元最高出厂限价每吨低55元;尿素零售价格平均每吨1852元,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1%。
三是规范了化肥生产流通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展直接检查、交叉检查、市场巡查、驻厂监察等,加强了对化肥市场的监管力度。化肥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断提高,遵守价格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多数企业能够坚持明码标价,主动接受价格检查和社会监督,化肥市场价格秩序逐步好转。目前,农资市场的肥多了,价稳了,农民群众较为满意,农民对化肥等农资价格的投诉举报比往年大大降低。
虽然今年化肥市场总体形势较好,但化肥生产、经营企业价格违法案件还时有发生。主要问题有:个别企业不执行化肥出厂最高限价,采取“一货多票”、价外收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出厂价格;有的企业超过规定差率、突破零售最高限价销售;还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化肥价格管理政策与化肥生产流通市场化的体制,与化肥上下游产品价格已基本放开的机制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化肥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下一步的工作是要继续深化化肥价格改革,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推进农资经营现代化,防止化肥价格异常波动,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石春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