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明天的火车

2006-11-23 12:11余茂智
青年作家 2006年8期
关键词:篮球架绝壁大渡河

余茂智

在四川汉源的大渡河峡谷,古路村所在的危岩嶙峋的一处绝壁顶上,生活着一百余户人。由于千仞绝壁上的出入之“路”,如登“天梯”,所以当地人形象地把古路村称作“天梯人家”。

绝壁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绝壁顶上沿大渡河绵延二三公里的坡地两侧,是深达2000米的深壑。数百年来,“天梯人家”就在这块有限的狭长坡地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抗争着,过着相对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山路崎岖艰险,当地老百姓为了生存,往往将小牛犊背上山养大,用于耕作。但牛长大后,却从此再也无法下山了。

历经千辛万难来到古路村后,我采访了村里的小学。古路村小学由两三间青瓦房子和只有一个篮球架的泥地操坝组成,有59名学生,这几乎就是全村的全部学岭儿童了。教师是40岁的申其军和23岁的尚曹蓉,均是当地人,作为民办教师,他们每月都能拿到两百多元的工资,这在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元的古路村,已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非常不巧,由于这个时季正是当地春播玉米的时候,学校已在几天前放了农忙假了。不过在学校的操坝上,不少年龄较小的孩子正在那里玩“捉小鸡”的游戏。当我问他们长大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令我吃惊的是,没想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到山下去看火车”,“坐火车”,“开火车”。

原来,成昆铁路从山下的深峡经过,甚至就在他们家地下的隧道中穿过,孩子们常常听到火车的“嚎叫”,但却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火车,所以,火车便成了他们内心的一道情结。不仅是孩子们没有见过火车,这里的好多老人和妇女都没有见过火车。

尽管条件很差,但村里人十分重视娃娃的教育。“认字、读书,希望娃娃今后能到外面去生活。”——这或许就是村民们最朴实的想法和对未来生活的寄望。

由于学校只有两个老师,只好各分三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自己动手为学校做篮球架的申老师感叹着说:“艰苦的条件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但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法很好地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力;由于与外界几乎没有沟通,孩子们甚至无法理解在公路飞驰的汽车,无法理解可以住很多人的高楼大厦。即使每天都能听到火车汽笛嘶鸣,但无法想象那山下‘铁龙的叫声怎么会那么大,跑得那么快。”

申老师告诉我,本想带孩子到山下的火车站去看看,但因那条凿在绝壁上的路,“实在是太危险了”,只好作罢。

现在,申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山上能尽早通电,“有了电,娃娃们就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了。”

责任编辑纳若

猜你喜欢
篮球架绝壁大渡河
Q500E钢的耐蚀性能研究
在古石绝壁前
2009~2019年大渡河上游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分析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校园四面体篮球架设计与制作
水电样本:大渡河的智慧化应用
人体篮球架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