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丰
摘要:超理性决策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决策模式。从超理性决策的界定、管理者采取超理性决策的原因以及影响超理性决策的相关因素等视角,对超理性决策予以初步的学术探讨。
关键词:决策;直觉;超理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48-02
一、对于超理性决策的界定
超理性决策是一种特殊的决策,目前学界还未对其作深入地探讨。笔者认为,超理性决策是基于学校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凭借直觉和灵感来做出判断的过程。超理性决策除了具有一般决策的特征之外,还需要说明的是:
(1)超理性决策不是非理性行为。R.M.克朗认为:“当没有理性逻辑推论过程或者超理性过程超过前者的时候,超理性就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超理性过程不是非理性行为,后者常由在恐慌状态下产生的紧张和焦躁所引起,但是在超理性过程与非理性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可见,超理性决策与非理性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2)超理性决策不是超出理性的决策。超理性决策是基于经验和知识的决策,不是没有理性的盲目决策。它在实际决策中也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而不是纯粹的无理性选择,整个决策过程中始终伴有逻辑的推测和判断,只不过是没有按照理性逻辑推论的步骤进行而已。之所以说它是超理性的决策,也主要是由于它的非常规性,在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直觉和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瞬间顿悟。
(3)超理性决策不是神秘主义决策。超理性决策过程中确实有凭借一种无以名状的直觉或灵感来判断的成分,但依据的主要是管理者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采取具体行动前,管理者通过直觉思维对决策问题已经心中有数了。超理性决策并不意味着决策与某种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有关,更不是完全由人力之外的神秘力量来主宰决策的。
(4)超理性决策过程主要是直觉思维过程。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名著《教育过程》中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它不是以仔细的、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并多少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
二、采用超理性决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复杂性
当前学校的管理者们面临的决策环境与过去相比复杂得多,诸如:政策导向的变化、学生家长的诉求、社会对学校的期望等等,都对决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许多问题根本无先例可援,管理者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抉择。而理性决策者往往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希望用线性关系找到所谓的最优的解,而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复变函数关系,很少可以找到哪个关系是线性关系,因此,那种纯粹的理性决策模式对学校的实际决策意义不大,它忽视了环境的复杂性,纯粹的数学模型也许只能在理论上找到满意的答案,但却很少能为学校现实问题找到正确的办法。
2.事件的突发性
学校的任何一个事件是不会因为人为的安排而按时发生的,它们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如学生的打架事件、学生的意外伤害、教师的教学失误、急性传染病传播等等都是不可预期的。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和决策,如果按照一般的理性决策处理的话,往往是既没有考虑的时间,又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而基于学校管理者经验的超理性决策,常常可以得到尽管不是最好但却令人满意的结果。
3.信息的缺失性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信息纷繁芜杂、瞬息万变,学校管理者们也许永远处于信息缺失的地位,在决策过程中要收集到与决策状况完全有关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满足这个条件,那将意味着决策者永远会因信息缺失而无法进行决策。同时,任何一个管理者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信息做出最优化的处理与分析,在既缺乏信息又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做出一个具有普遍承认的绝对最佳决策是做不到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最佳决策。事实上,管理者并不是在得到全部信息后再作决定,而常常是在掌握了相关决策状况的基本信息后就做出对应的决策。
4.时间的紧迫性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们即使有可能完全收集到以确定地解决某一个复杂的问题的相关信息,但也会由于时间的限制,而不得不在信息还没有能够收集齐全的时候,就被要求做出决策。另外,由于事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发展的,即使花很长时间得到了与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找到最佳方案,也可能因为错过时效,而使最佳方案变得毫无实际价值。例如:校内的意外骚乱,决策者一定是先控制事态,稳定学生的情绪,避免扩大化,然后再调查事发原因,找到有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而不会是一味地去追求信息的准确和全面。
5.资源的有限性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以前大大增加,学校的资金、校舍、图书、用地等都严重不足,可控资源明显短缺,很多学校都在超负荷运行。在这种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决策的成本和代价就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管理者不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不惜代价的一直讨论下去,在关键时刻,会根据所能掌握的现有资源在最后的期限内做出相关决策,这个决策很可能是权宜的,但却是符合实际的,它可以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
可见,一向被传统观念视为属于非常规的超理性决策在学校实际管理和决策时含有合理的成分。
三、影响超理性决策的相关因素
1.全面的知识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决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学校管理者知识的多少对于形成超理性决策具有基础性作用,它直接影响决策的成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教育和管理学科的理论,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外历史、人文、地理,并对文学、艺术、体育等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观察敏锐,善于明辨是非,具有远见卓识。否则,对问题的有关知识一无所知或残缺不全,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做出准确的决策。
2.丰富的经验
经验是对事物感性认识的总结,是理论的直接来源。学校管理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超理性决策具有很强的决定作用。当前学校都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机遇稍纵即逝,关键在于谁能把握住,而这时经验就显得至关重要。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决策经验。那些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涵盖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全部,实际决策中最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什么都搞一刀切,决策要有针对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综合能力
管理者越来越处于复杂而多变的决策环境中,学校决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意见整合的过程,看准问题是一个方面,能否采取统一行动是问题的另一方面,这都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针对各种偶发、随机和不确定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战略思考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能使学校管理者统观全局、权衡利弊、兼听多谋、通达权变,说服不同意见者,并最终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4.创新的精神
今后学校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每所学校能占有并控制的资源将逐渐减少,学校要想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强项和特色。学校管理者要能不被传统思维、习惯势力和环境压力所束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对认定的正确目标要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实现。学校管理者要有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中抢先一步开辟出新路径。那种等等看、慢慢来、随大流的保守思维永远也不会催生出超理性的决策,也就无法产生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
5.超凡的胆略
学校管理者在关键时刻要具有超凡的胆略,这是管理者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品格。胆略不是鲁莽拍板,不是赤膊上阵,不是盲目冒进,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超理性决策能否进入执行阶段,执行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怎么解决,由谁来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对学校管理者胆略的考验,管理者要敢于当机立断,果断决策,要敢于承担责任,顶住压力开拓前进。否则,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势必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而贻误大事,痛失发展的机遇。
四、对超理性决策的评价
超理性决策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特殊决策,在学校实际决策时经常使用。然而以往人们误把它当做是纯粹的经验决策或是非理性的决策,总是担心自己的决策不够理性和科学。需要说明的是,超理性决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科学的决策。超理性决策的形成有自己固有的心理机制。超理性决策基于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直觉以及与其相关的直觉思维。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在人的五种官能外,还存在第六种感官及官能——直觉。“直觉是直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直觉是在交感神经控制的内脏器官和脑神经控制的第二信号系统共同运行下实现的,它的形成类似一个“观察—感知—意会”的模式。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直觉分析和判断与自己密切相关、确实知道它存在,但却又无法清楚地表达的事物;而且人们常常依靠这种不能明确加以表达的、模糊的“感觉”来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因此,超理性决策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是人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通过某种潜意识直接把握认识对象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头脑中原有的某些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经过非逻辑推论而突然沟通时所产生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不仅是观察的结果,更是人脑在快速综合分析以往经验的感性认识上形成的综合判断。
我们强调超理性决策不是要排除其他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更不是为某个管理者的独断专行找理论依据,笔者只是意在探讨超理性决策合理性的学术价值。事实上,没有什么万能的决策方法让管理者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管理者只有将理性分析的科学与超理性分析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系统分析提供工具,超理性的分析提供智慧,才能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如果仅仅单凭一相情愿的超理性分析就盲目的决策那也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美]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8.
[2]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1.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93:78.
[4]伍启元.公共政策[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459.
[5][美]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52.
[6]Pamela S.Lewis,Stephen H.Goodman and Patricia M.Fandt Management;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Second Edition),Illinois,1998.pp.190.
〔责任编辑:孙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