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标题有两种中文译法,还有一种是《交叉小径的花园》。在中文里面,“分岔”和“交叉”是不同的,或许原文两个意思都有,才会出现两种翻译法。
《小径分岔的花园》的主题是时间。它彷佛一个谜,“迷宫”是博氏很喜欢的一个意象。我一直在思考,这篇小说到底想说什么呢?我们可以层层分析这篇故事,如果仅仅从它的框架来看,它就是一个间谍故事——或者说侦探故事——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博尔赫斯的底牌不在这里。一个间谍搞到了军事情报,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报告了他的上级,间谍本人被捕,处以绞刑。把这个故事如此复述一遍以后,我们发现,小说的关键在于准所杀的这个名叫艾伯特的英国人的身份以及他所做的工作,而不在这种方法本身。间谍传递情报的方法本来就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这个被害者是一个汉学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汉学家,他研究一个曾是朝廷官员的中国人,也即余准的曾祖——此人花了十三年的功夫,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写一本比人物比《红楼梦》更多的小说,小说的名字叫做《小径分岔的花园》;一件是建造一个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刺杀了他,从此留下两个——事实上是一个——谜:1、一部天书般的手稿,以及2、他声称要建造一座迷宫——这个迷宫是个小径分岔的花园。人们在他留下的广阔的地产中苦苦寻找,可是没有人发现这座迷宫。艾伯特破解了他的谜:书和迷宫是一件东西。他所说的迷宫就是指他留下的那部手稿,它是一座关于时间、而非空间的迷宫,并非真有那么一座花园。这显然并不是个如何高明的谜语,甚至艾伯特破解了它后,读者还莫名其妙:这都哪跟哪呀?引人入胜不是博尔赫斯的目的。或者至少不是这篇故事的目的,这部小说的描写,构成一个时间的迷宫,作者试图以一种“晕眩”的方式来探讨令人晕眩的时间问题。那么这个中国人留下的是一部什么样的手稿呢?
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彭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
很显然,它是关于时间的分岔以及无限可能性的一种玄思。博氏要表达的,是超越有限的一种企图,即人能否拥有所有的可能性,而且是同时拥有。这大约是人们关于时间和生命的一个永远的隐痛。在人的生命中,根本无法做到同时拥有所有的可能性。余准的祖先留下一封信的片断,在信中,他写道:“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不可能所有后世都能得到这份手稿,时间是分岔的。在生命的历程中,人必然面临选择,走了这条路,就不可能同时走另一条路。这部手稿正是那位退休朝廷官员的生命的延续,在冥冥之中,这部手稿注定只能留给某些后世。艾伯特正是从这句话中悟出了彭的谜底:
我几乎当场就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手稿;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同时拥有所有可能性,在虚构的小说中,也做不到——如果作者还希望人们能读懂他的小说的话。因为小说的书写是按照线性展开的,总得一句句写来,很难想象两个句子同时出现的小说,所以小说家不可能同时写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内做不同的事情。人物可能有多个结局,然而一般来说小说不可能写人物同时有几个结局,比如他要么死去,要么还活着,不可能既死去又活着。可是余准的祖先写的却是一部这样的小说,所以它矛盾百出,仿佛一部天书:
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说,方君有个秘密;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方君决心杀掉他。很自然,有几个可能的结局:方君可能杀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杀死,两人可能都安然无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在彭的作品里,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
既然任凭想象的小说都做不到一点,博尔赫斯只好在他的小说中安排一个神秘的东方人,让他去写这么一部所有可能性都被包括进去的神秘的小说,以表达他追求无限的渴望。在西方人的想象中,东方总是和神秘联系在一起。这个中国人写的小说也叫《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博尔赫斯的小说同名,博氏的愿望就在他的《小径分岔的花园》里。但是他同时深感这不可能,于是,彭写出了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小说,他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所杀,把这个谜留给了后世。艾伯特破解了这个迷,他被彭的后人余准所杀,余准从艾伯特那儿知道了谜底,他被英国军方抓获,处以绞刑。于是,关于同时拥有所有可能性的可能性消失了。
同时拥有所有可能性的幻想以及这一幻想的不可能实现,是一种永远的隐痛。另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就是时间的循环。佛教相信轮回,人在生前有前世,死后有来世。博尔赫斯对佛教很着迷。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激不尽又无以为报的时候,他可以说“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当两个人深深地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时——因为总有一个要先死去,他们可以说“我们来世还在一起”。既然“昨日重现”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让时间在小说中倒流吧:
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
这也是对无限的追求,试想一个如果时间就像计时的钟一样,是一个圆,而不是线性地流动,老是循环不已,那么人的生命不是无限么?《小径分岔的花园》表达了作家对这个情形的向往,他是借助小说的结构来实现这一向往的。我们进入小说的时候,发现余准身陷险境,为了完成他的使命,他从电话本上找到一个名叫艾伯特的人,决定干掉他。当他来到艾伯特的花园时,想起了他的曾祖的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与艾伯特的交谈,使他弄明白了他的曾祖的迷宫。当他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不得不杀死艾伯特。就在他杀死艾伯特的时候,马登赶到,余准被捕了,他被处以绞刑。小说结束了。知道彭的谜底的人都死了,他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也许就结束了,而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也结束了。借助余准的祖先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完成了他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就这样,博氏——一个20世纪的拉美作家——的小说,成了地球另一端的一个神秘的中国人的小说的循环。阅读这篇小说,彷佛陷入一个时间的漩涡,古与今、东方与西方纠缠在一起,容易产生一种“昨日重现”的幻觉。初次阅读,恐怕很难弄清它的头绪,要猜出博氏的谜底,不得不重新阅读。尽管不需要“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阅读几次还是必需的。
注释:
译文引自《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王永年 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
(叶奕翔,广东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