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华 崔广利
一、郝经的生平与著作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元初著名的理学家、重要文臣和诗文作家。《元史》卷一百五十七有传。其先潞州人,后迁之泽州陵川(今山西晋城)。.家世业儒。祖天挺,元裕之尝从之学。金末,父思温避地河南之鲁山,经生于河南。金亡,徙顺天。经十六岁始知学。居五年,为顺天守帅贾辅邀至其府,延为上客。贾家藏书万卷,经博览无不通。往来燕赵之间。
宪宗二年(1252年),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召经,咨以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使宋,被贾似道羁留仪真十六年,至元十二年(1275年)归,寻病终。年五十八岁。谥号文忠公。元史称其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
郝经羁留仪真期间,著作颇丰。著有《周易外传》、《春秋外传》、《续后汉书》、《原古录》、《通鉴书法》、《行人志》、《玉衡贞观》、《陵川集》等等数百卷。今仅存《续后汉书》九十卷,诗集《陵川集》三十九卷。
二、郝经诗歌的概况研究
郝经的诗集《陵川集》共有十四卷。他的诗就体裁分,有五言古诗四卷,歌行体诗五卷,律诗(含绝句)三卷,和陶诗两卷。就时代分,则以使宋被留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显示出独具的特色。下面从内容上来观照他的诗歌。
淡而玄的理学诗郝经的五言古诗学汉魏晋,晋诗味很浓。如《幽思》六十首总体上如晋诗之淡而玄,理学色彩较浓。而另一类的五言古诗,如《寓兴》诗多达三十五首,有阐述儒志的诗句:“君子惟乾乾,惕夕惧以籍。勿谓吾道亡,中有不亡者。” “吾道本吾心,心在道即全。但使心不昧,吾道长昭然。”有评价历史的诗句:“构成骨肉祸,结成边陲衅。自此中国亡,罪莫加石晋。”有对圣人大典倾倒的诗句:“六经垂天地,一世万世仁。”(《陵川集》卷三)更以曲阜怀古专卷追述先圣先贤,如《周庙》中:“礼崇七年至,乐备六代舞。更比夏商文,不替羲轩古。”沉吟纷披,虽然有理学家的面貌,但却集中体现了他纯儒家的情志与人格。这是他被羁仪真时期无怨无悔、贞定专一地坚持下去的精神源泉。
言简意约的文论诗 郝经诗集中有很多在读过前人的诗集或文集后而写的诗。如《读麻征君遗文》、《读党承旨集》、《书蔡正甫集后》等,在这些诗中,郝经因人而总结出作家的写作风格。如诗中说党承旨作品的风格为“岿然度越追李唐,诚尽简质辞雍容。斫雕剥烂故为新,畅达明粹理必穷。”说蔡正甫的风格为“儒雅柄用敦诗书,扬厉伟迹加润色,铺张鸿体尊典谟。”均能扣住作家作品的主要风格与特色,可见他对诗歌的感觉是敏锐的。这些诗句简洁准确也反映出郝经对诗歌充实内容雄浑风格的追求。简洁准确。
知人论世的画像诗郝经的《陵川集》中也有一些写画像的诗,如《东坡先生画像》、《温公画像》、《闲闲画像》等。在这些诗歌中,他能根据人物的思想、文学成就、政绩乃至面貌来各个论述。如《东坡先生画像》中说苏轼的思想为“出入佛老杂刑名,杂不越理纯粹精,融会变化集大成。”《温公画像》中说王安石的变法是“革弊治蛊虽未竟,已定鼎命开规模,建炎国脉实在此。绍圣奸党徒厚诬,高风奕奕今共仰。”《闲闲画像》中说赵秉文的文学成就是“金源一代一坡仙,金銮玉堂三十年。泰山北斗斯文权,道有师法学有渊。”均能把握住每个人的特性。
裨补时事的纪事诗 郝经还有一些裨补时事与历史的纪事诗。如《巴陵女子行》中他详细叙述了节妇韩希孟殉节的始末,并序其里籍、名氏,录下节妇临终的衣帛诗,使这一奇女子的志节得以传世,也使其诗留存于史。再如《金源十节士歌》,陈衍在《元诗纪事》卷三称:“陵川集诗叙金亡事最详,又有金源十节士歌序:‘金源氏播迁以来,至于国亡,得节义之士王刚忠公等十人,……天兴诸臣,国亡无史,不能具官,故皆只以当世所称者,如郭蝦蟆、仲德行院等书之,俟国史之出,当为釐正云。” 在这些诗歌中,郝经详细地记载和评论了这些人的事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随军扈从的边塞诗 郝经歌行诗很有盛唐边塞诗的气势。这些诗大多是他随从忽必烈征战时写的。其代表作有《白沟行》、《居庸行》、《听角行》、《化城行》、《青城行》、《沙陀行》等。其中有对造成南北分裂局面的原因进行反思的诗,如《白沟行》“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 有回顾金亡教训,批判金自乱朝纲、自取灭亡的行为,感慨当年金灭北宋与此时蒙古灭金的历史是何等惊人的相似,如《青城行》“当时筑城为郊祀,却与皇家作东市。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君不见二百万家族尽赤,八十里城皆瓦砾。白骨更比青城多,遗民独向王孙泣。祸本骨肉相贼残,大臣蔽君尤雍塞。”也有对边塞气候严寒的描述,如《沙陀行》中“春回冬裂怒蹄啮,踏碎冰天轰霹雳。”诗中情景交融,回荡着苍茫怀古意绪,引人联想无穷。
这些边塞诗多怀古之作,且议论风发,表现出郝经对统一与分裂的独特思考,对历史得失的深沉叹喟,风格沉挚悲凉,雄浑奇崛,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所说的“沉郁顿挫之体,清新警策之神,震撼纵恣之力,喷薄雄猛之气”。
满目伤怀的寄寓诗 郝经被羁仪真时那“半囚半客”的生活,给予了他更多的愤激与感伤。这时他写的一些诗歌,多感怀、寄寓之作,诗中总是充满满目伤怀的忆旧之情。内容或借景抒情,如《己巳三月二十六日二首》“春来浑不见花枝,春去萧条总不知。有酒四时难有兴,无情三日竟无诗。归鸿恨别排云远,双燕嫌孤入户迟。江遏风高还欲断,鱼龙宛转亦堪悲。”或书写所见所闻所感,如《秋晚后园独步》“孤馆年深草自荒,愁来无语立斜阳。裂冠毁冕霜鸡紫,接屋连墙露菊黄。仰视飞鸿肠欲断,佇闻灵鹊恨尤长。中原万里家何在?江气霏霏水泼裳。”这些“荒草”、“飞鸿”意象皆表现出他被羁时郁闷之极后的旷达。
借“和陶”抒己情的诗郝经的“和陶诗”在《陵川集》中有两卷,共一百多首,均写于他被羁仪真馆时。在郝经的“和陶诗”中充满了他无故被羁、渴望回归的感伤与无奈。考察郝经的“和陶诗”,我们知道,他的很多“和陶诗”都有明确的副题,如《酬丁柴桑·自警也》、《停云·思归也》、《时运·安命也》、《荣木·观物也》、《归鸟·寓感也》、《于王抚军坐送客·秋夕遣怀》等等。这些副题明确地告诉给我们,这两卷“和陶诗”完全是郝经一己“思归”、“安命”、“观物”、“自警”等杂感的抒发,与陶诗思想相去甚远。虽然郝经自称“既和其意,复和其韵”,但他毕竟是志于儒的文人,无法企及陶渊明的古意和高风,他不过是借陶渊明诗的题目和韵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而已。在这百余首的“和陶诗”中既有郝经思念家乡、故土、亲人的呼喊,又有无故被羁的愤怒;既有他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同情,又有他因被羁而不能有用于世的感慨。
郝经诗歌中也有一些另类特色的诗。如感慨人生如梦的《宿邯郸》“青蔬白饭力加餐,且慰行人行路难。莫向梦中还说梦,世间何处不邯郸。”如别有意趣和情趣的《赠渔者二首》“短短芦芽小小蒲,临流举纲得嘉鱼。船头拔刺犹然活,试问前村有酒无?”显示出他有别于理学家的一面。
前后期诗歌相比,前期歌行体诗多,风格多纵横排奡,雄浑劲健;后期诗歌短诗较多,如《新馆夜闻杜鹃二首》、《晓起》、《秋思四首》,风格也变得平淡畅达,悲凉含蓄却中藏愤激。
从体裁上来分辨,郝经的歌行体诗与五言古诗,多长篇之作,颇有赋的铺排扬厉气势,风格雄浑奇崛;而律诗学杜甫,但由于才情所限,诗中有杜甫的沉郁而少顿挫,风格也转为含蓄悲凉沉挚。
(王舜华 崔广利,河北省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