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

2006-08-18 21:13刘仲藜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体制财政

刘仲藜

2003年,党的十六后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作为今后财政改革的方向,如何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无疑是摆在理论界和执政者面前一个共同的课题。

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需要理顺的关系很多。而这个过程也正是需要我们,特别是经济研究人员和财经工作者,不断去研究、思考、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大胆创新的过程。吕炜教授的新著《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从市场、财政和政府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定位问题,客观剖析了财政体制公共化的过程,在比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中国财政改革一些思考。

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公共财政是市场与政府妥协的一种结果。公共财政的完整性既取决于市场体制的发育程度与现状,也取决于政府体制的历史形成与现状,其多样性使政府与市场有着不同的边界与搭配。作者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公共财政具有保障、协调、激励与约束的特殊作用。作者从财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建设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我国国家财政的公共化应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是财政传统职能的退出以及市场化的形成,二是以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来界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范围。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不少很有新意的研究方法与观点,如作者将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纳入全球视野考察,并通过国际比较,给读者很多启悟,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一直认为,研究中国的财政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行;光谈实践,上升不到理论高度,也谈不清楚。吕炜教授20世纪90年代曾在财政部从事政策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财政工作体验,也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近些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崭露头角,尤其在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有很多研究成果,发表了不少好文章。

本书对公共财政问题研究比较系统,也很有新意,或许还会引起一些讨论。但我十分欣赏作者在理论方面敢于探索的精神。我相信,这本著作将会引发大家进一步的思考,会丰富我们对此的认识和理解,并将有助于我们的事业。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体制财政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区域
经典来信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被遗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