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章主旨 提升学生情感

2006-08-10 00:00李书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问题背景:

“情感与态度”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文学类作品对学生思想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主旨的理解。

问题解答:

主旨是文章的根本。对主旨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把握之上的。在了解了相关文学常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对文本展开进一步的解读,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创造的情景,来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时代背景,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并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行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联想、去想像、去领悟,将文字内化为能力。

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的主旨领悟

设计原则:

给学生主动联想、想象的机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以自己的得失为喜怒哀乐的依据,这很正常,也无可非议,但却不是伟大的。如果将自己的喜怒与社会的进退结合在一起,来警戒人,来提升人,那才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学大家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来体会一下作者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心情,看看这种感情是如何与社会的进退融合在一起的。

二、信息整合——自主学习

找出表现作者“行踪”、“感情特征”的语句或词语。

①作者行踪语句

“带上门出去”(出家门)—→“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踱小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观荷塘)—→“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回家门)。

②思想感情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已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三、分析课文、把握感情

重点分析第4、5、6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研习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①学生想象荷塘中有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叶与荷花与荷梗这一整体、荷塘中的水。风吹荷塘的情景。

②学生新造比喻句:

荷叶像一顶顶小草帽,稳稳地扣在水面上。

荷叶像许多绿色的小手帕,点缀在水面上。

荷花如少女红润的面庞,鲜艳而充满朝气。

盛开的荷花如雍容华贵的杨贵妃,美丽可爱。

风吹荷塘的情景就像音乐四起的舞池,高低起伏,波澜壮阔。

风吹荷塘,就像远望人山人海,忽高忽低。

③ 将学生的比喻句与文本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体会其中不同的比喻妙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将不同感官感知的事物用来打比方。通俗的说就是将感觉器官沟通了一下。比如该句将嗅觉感知的事物——清香比喻成听觉感知的事物——歌声。

④ 联想古人描写“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荷》

⑤ 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喜悦。

2.研习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①“化抽象为具象”的例子:

李煜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写“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②效仿例句“化抽象为具象”的特点造句:

月光如雾一般,总是给人一种迷梦的感觉。

月光像窗纱一般,迷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月光是透过树枝照在地上,如同我家门上的破窗户纸,如同我们身上穿得条格衣服。

③与文本中语句比较学习。

使用了“通感”的句子: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班驳的树影,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④ 体会作者面对此景的感情。——喜悦。

3.研习第6段:荷塘的四周

①写景顺序是什么?

写荷塘四周的景色。顺序是由近到远。

②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研习剩余段落:赏景后归家

重点:领会含有深意的句子,培养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①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想起了与采莲有关的哪些事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因写莲花,想起采莲的事情就很正常了。

男女欢娱的事情。

坚信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对和平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②有没有为明天美好的生活而斗争的地方呢?

有,在江南。

③“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过渡)

5.结合背景,领悟主旨

写作背景简介:

《荷塘月色》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时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争的“大时代的一名小卒”而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尽的大海上,像一个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情感:渴望大革命的风暴再次兴起。

主旨:将自己的喜怒与时代的进退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渴望新时代到来的情怀。

四、总结

本节课上,我们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并与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月色”进行了比较,同时认识到了朱自清的与国家、与民族同甘苦、共喜怒的高尚情怀,使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经受了一次心灵的升华,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案例点评:

①通过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化抽象为具象”例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联想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同时,理解作者创作此意境的目的——表达某种感情。

②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介绍写作背景,进而理解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③开头与结尾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提升上面。

(李书慧河北省邢台二中)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荷塘月色
匆匆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