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业文
提起巷战,许多人马上会在头脑中浮现出电影里看到的那一幕幕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冷酷而枪法精准的狙击手互相躲避射击、城市变成瓦砾场、四处躺满尸体。巷战因为需要贴身近战,要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故而被称之为“城市绞肉机”和“地狱里的战争”。
巷战为何难打
巷战,一般也被人们称为“城市战”,这是因为巷战是在街巷之间逐街、逐屋进行的争夺战,发生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庄内。巷战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由于战斗几乎都是以步兵轻火力突击为主,又都在视距内进行,地形复杂莫测,因此在巷战中,重武器没有用武之地。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提供主要火力支援的坦克和装甲车等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无法将炮管抬到足够的高度,因此也就无法对高处目标进行有效射击。狭窄的街道还使坦克等大型战车无法掉头,从而使其侧面及尾部极易遭受攻击。在巷战中,部队的机动性受到严重制约;视野局限,使得观察、射击、协同非常不便,很多情况下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个单元独立作战。
其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由于没有一条清晰的战线,敌我混杂、敌与平民混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胶着状态,而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则更增加了巷战这种军事行动所具有的难度和风险。高大的建筑物和构筑在地下的掩体正是藏匿狙击手的好地方,“在别人向你射击前,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子弹来自何处。出其不意的伏击与防不胜防的狙击,常常使进攻者胆颤心惊,陷入惊惶不安的恐惧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面对装备先进和战斗力强大的美军的进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曾煞费苦心准备仿效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首都巴格达与美军打一场城市游击战。这种鱼死网破的求生战法让美军很是紧张了一阵子,美军一向奉行“零伤亡”作战理论,短兵相接的交锋和死人是其不愿意看到的。为此,从2002年6月开始,美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为期5周的巷战训练。同年8月,美军又在代号为“千年挑战-2002”演习中模拟了一场96小时的城市战争,演练了部队机动、佯动、为直升机空降开辟机场、攻占建筑物等科目。
不过,美军的精心准备和对巷战的忧惧担心最后都变成了多余,军心涣散的伊拉克武装力量或降或逃,美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巴格达,战前围绕发生巷战的种种猜测和预想全部落空,美军也大大松了口气。
历史上的著名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现代战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巷战,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绞肉机”。其惨烈程度可谓举世无双,空前绝后。1942年7月,德军以优势兵力攻入斯大林格勒。骄狂的德军企图用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碾平这座象征苏联最高统帅的城市,但不久他们就发现掉进了一个满布死亡的深坑。在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严令下,苏军依托市内复杂地形和众多人工建筑,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层楼、一间房、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德军往往付出极大代价攻下的残垣断壁,转眼又被苏军重新夺回。火车站反复易手即达13次之多。整个斯大林格勒烈焰升腾,血肉横飞。敌我双方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贴身展开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在苏联军民的拼死抵抗下,德军死伤惨重,寸步难行,随后而来的严冬恶劣天气使德军更加虚弱不堪。1943年2月苏军发动反攻,被巷战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军溃不成军,第6军团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从此纳粹德国开始节节败退。
摩加迪沙巷战。这是巷战史上时间最短,但影响和意义却非同寻常的一次战役。1993年10月3日,驻索马里的美军维和部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和突击队员围剿索马里最大军阀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领导的反美武装利用伏击游击战术,让美军吃够了苦头。这次美军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头巷尾陷入他们最害怕的巷战泥淖,成百上千的群众瞬间几乎全部变成杀手,连一些妇女和儿童也并不熟练地操着武器射击。由于狭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赶至增援。半天的战斗结束后,19名美军突击队员丧生,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次日,索马里民众拖着一名美军的尸体到街头示众庆功。这个镜头被记者拍到,在美国国内播放后引起一片哗然,迫于各方压力,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很快宣布从索马里撤军。
格罗兹尼巷战。这是越战以后最残酷最血腥的巷战。俄罗斯军队与车臣非法武装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爆发两次较大规模的巷战。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俄军死尸甚至被车臣武装用来当作沙包,垒在一起筑成“人体碉堡”。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无可奈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但这块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未来巷战会怎样
城市巷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未来社会,世界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意味着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巷战将仍不可避免,并将成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
2004年11月,美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美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伤亡5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微弱代价,打死和俘获了3000多名伊拉克武装人员。这是美军在21世纪的首次大规模城市巷战,凸显了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城市作战的许多新特点。
首先,打击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费卢杰之战,美军为了将伤亡风险降至最低,使用了大量适合城市巷战的新技术。如开发“多维监视系统”,通过侦察监视卫星、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反美武装人员无法藏身;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搜寻隐蔽在各种建筑物后的敌狙击手,在步兵发起攻击前组织火力予以清除;使用新型装甲防护技术,使坦克能够进入城区有效作战。有了高科技手段的支撑,现代巷战将不再是进攻者的梦魇。
其次,打击方位趋于立体化。费卢杰战役中,美军实施联合一体化战斗,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从陆、海、空、天四维对城内反美武装所占据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和摧毁。这种新型的多维立体化城市巷战,极大改变了传统巷战的地面战单一模式,提高了战斗效率。
第三,打击目标趋于精确化。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用传统的攻城略地所用的地毯式轰炸,将给战后重建工作带来很多问题。费卢杰之战,美军以微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在消灭反美武装的同时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市内建筑,也没有过多殃及无辜平民。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将更强调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