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体”宋诗流变考

2006-07-28 05:57毛永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贾岛唐诗诗人

“晚唐体”成为宋诗一种风格类型的代称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晚唐”一词首先是作为时间概念出现于宋代的文献记录中,与诗没有关系。“余四祖在晚唐时……”, “鞠,皮为之,实以毛, 踏而戏,晚唐已不同矣。”

“晚唐”一词与诗相联系从现存的资料看当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这里欧阳修评价了唐诗一个历史时期的总体特点。继欧阳修之后主持文坛的苏轼将宋人诗与唐人诗进行了比较,并使用“晚唐气味”一词来评价王安石诗,“荆公暮年诗,始有和处,五字最胜,二韵小诗次之,七言诗终有晚唐气味。”“晚唐气味”的具体涵义苏轼没有作明确的解释,但从王安石晚年诗注重锤炼的特征可以理解该词的意旨。 欧苏之后北宋诗坛评价晚唐诗或评价本朝类似晚唐诗风格的作品相当频繁。黄庭坚《与赵伯充帖》云:“学老杜诗,所谓刻鹘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弊尤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何?”于此可以看到宋人已经把晚唐诸人诗作为学习的范式并且有相当的影响。“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晚唐诗句尚对切,然气韵甚卑。”北宋末年的诗评家已把晚唐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现象来研究。纵观北宋的诗评历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晚唐体的诗学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晚唐诗歌的异样风貌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南宋中后期的诗歌创作在反对江西派诗流弊的基础上又一次掀起了晚唐风格的浪潮。时人对其的评价有褒有贬,态度不一。在大量创作和评论的基础之上,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晚唐体”的诗学概念,“以时而论,则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唐初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本朝体、元祐体、江西宗派体。”严羽把元和以后北宋建立以前的诗歌称之为晚唐体诗歌,而把现在文学史所谓的“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称为本朝体。与严羽同时的俞文豹在《吹剑录》中指出:“近世诗人好为晚唐体,不知唐祚至此,气脉浸微,士生斯时,无他事业,精神伎俩,悉见于诗。局促于一题,拘孪于律切,风容色泽,轻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故体成而唐祚尽矣,盖文章之正气竭矣。今不为中唐全盛之体,而为晚唐哀思之音,岂习矣而不察邪?”陈著《史景正诗序》“今之天下皆浸淫于四灵,自谓晚唐体,浮漓极矣”指出时人学晚唐诗风之盛。宋末元初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对宋代的晚唐诗风作了总结“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体、晚唐体。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父,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欧阳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晚唐于是退舍……嘉定而降,稍厌江西,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旧晚唐体,非始于此四人也,后生晚进,不知颠末,靡然宗之,涉其波而不究其源,日浅日下。”北宋论及晚唐诗时多以“郊、岛”并称,欧阳修《郊岛诗穷》“唐之诗人类多穷士,孟郊贾岛之徒,尤能刻篆穷苦之言以自喜。”苏轼则有“郊寒岛瘦”的评论;南宋则多以“贾、姚”并称,“近世赵紫之、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沧浪诗话》)、“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言〉刘克庄)、“贾浪仙诗幽奥而清新,姚少监诗浅近而清新,张文昌诗平易而清新”(《赢奎律髓》方回)。就时代和作家而言,北宋人以“郊岛诗穷”或“郊寒岛瘦”为“唐之晚年诗”;南宋人以贾岛、姚合为“晚唐体”;宋末元初人又称宋初僧隐一族、宋季四灵一脉为“晚唐体”。

宋代“晚唐体”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呈现于文坛,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诗境狭窄”。宋初学习晚唐体最逼真的“九僧”就表现出这种特点,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国朝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余少时,闻人多称之。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余也略记其诗,有云:‘马放降地来,雕盘战后云。有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其佳句多类此。其集以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谓九僧者矣。是可叹也!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从“九僧”的实际创作来看,他们的诗歌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描摹景物,或者发抒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同样表现出诗境狭窄的特点。至于“四灵”诗,当初抬举“四灵”的叶适在《题刘潜夫〈南岳诗稿〉》说:“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落近世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这里的敛情约性指出了“四灵”的诗境狭窄。造成宋代“晚唐体”诗诗境狭窄的重要原因就是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不够丰富广阔。宋初的九僧自不必说,其他的如魏野世代务农终身不仕,林逋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四灵”中的徐照以布衣终其一生,翁卷曾在江淮边帅幕中供职但落拓一生,徐玑和赵师秀也只做过州县的长官、主薄一类的卑官。

客观生活的限制导致了“晚唐体”诗人创作上的诗境狭窄,在这种情形下自己的作品要获得时人的认可必然要在艺术上精雕细琢,因此在创作上就表现出苦吟的特征。宋代“晚唐体”诗人选择的学习楷模贾岛、姚合就是苦吟派的大师,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赠喻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即是他们创作状态的形象写照。九僧中最为名盛的惠崇跟寇准唱和的名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文莹《湘山野录》卷中载其本事云:“寇莱公一日延诗僧惠崇于池亭,探阄分题,丞相(寇准)得青字韵,崇得明字韵。崇默绕池径,弛心于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忽以二指点空,微笑曰:‘已得之,已得之。此篇功在明字,凡五押之倶不倒,方今得之。”足见他的诗功全在于苦吟以推敲字句。潘阆在诗中说沁人心脾的佳句出于苦吟“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叙吟》)。“四灵”中的徐照是一位自觉的苦吟者,志在追踪贾岛、姚合的寒瘦诗风,他自己曾说:“昨来曾寄茗,应念苦吟心”(《访观公不遇》),“吟有好怀忘瘦苦”(《山中寄翁卷》)。翁卷也是当时苦吟派布衣诗人之一,他曾有“病多怜骨瘦,吟苦笑身穷”(《秋日闲居呈赵端行》)。徐玑也是一位雕章琢句的苦吟诗人,他曾说:“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叶适《徐文渊墓志铭》)。

宋初“九僧”与南宋中后期“四灵”的晚唐体诗并非是对晚唐诗的简单重复,他们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宋初晚唐体诗人喜欢写林泉雅趣,充满悠闲萧散的情致,体现诗人心境的安逸惬意,渗透作者悠然物外的隐逸情调。惠崇《赠文兆》“偶依京寺住,谁复得相寻。独鹤窥朝讲,邻僧听夜琴。注瓶沙井远,鸣磬云房深。久与松梦别,空悬王屋心。”写自己寓居京寺的生活情景,闲淡而饶有韵致。魏野《书友人屋壁》“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唯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真切描写高人雅士的日常林泉生活,第二联以精工的对仗写高人的生活细节极见幽居雅兴,全篇笔致潇洒,语言简淡,充溢着冲淡闲雅、悠游自得之趣。林逋《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馀。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到南宋中期,诗坛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过程,久已销声匿迹的晚唐诗风又重新兴盛,且欲取“法席盛行”的江西诗派而代之。“四灵”作为此期的风标以诗作为陶冶性情的工具,他们的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集内大多为留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书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然而当时的江西末流不问性情,恪守死板的江西诗法,在故纸堆里兀兀穷年翻花样一味沉溺于“诗法”,弱化了对外界直接的审美感受,形成一种内省自足的创作心理态势,失却了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敏锐感受,无法激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四灵作为对江西末流的反动,主张“捐书以为诗”,在其所擅长的写景诗中表现出“尖新”的特点。四灵中成就最为突出的赵师秀其写景联颇多秀句:“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薛氏瓜庐》)“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江满帆侵树,山高烧入云”(《送邓汉卿》)。其中“野水多于地”一联虽夺胎于姚合《送宗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之句,但写江南山水,寥寥数笔,而有传神之妙,当时即被人绘成画轴,可见作者体物的入微和摹景的动人。七绝虽不是赵师秀的专攻但也不乏尖新之作,“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常见之景,入句便佳,意境清逸,琢语轻灵。一生致力于苦吟的徐照其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清新秀润:“千峰经雨后,一雁带秋来”(《山中即事》)、“步因花树息,吟忘寺僧迎”(《登歙山寺》)。翁卷《苇碧轩诗集》中写景联语“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岚蒸空壁坏,雪压小庵轻”(《石门庵》),饶有萧散野逸之趣,七绝《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也清新流丽,直入大家藩篱。徐玑“月生林欲晚,雨过夜如秋”(《夏日怀友》)、“雨来山渐远,潮去水还清”(《江亭晚眺》)清新可喜,七绝《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构思颇新巧,见其“尖新”特点。

(毛永强,山东大学团委)

猜你喜欢
贾岛唐诗诗人
唐诗赏读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诗人”老爸
愤怒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贾岛推敲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