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与国民党的民主化转型

2006-07-27 13:49王也扬
廉政瞭望 2006年7期
关键词:蒋经国革新国民党

王也扬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主席,三年后又成为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作风务实,常深入民间,头脑也清醒,他上台后推出所谓“政治革新”,大力反腐倡廉,任用新人,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对社会矛盾采取相对温和的解决办法,并明确提出以“一步一步来”的渐进方式向民主与法制过渡。

蒋经国生活朴素,深恶腐败,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不得经商,规定各行政部门停建办公用房、严禁公款吃请、官员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并派警察到这些地方去检查。他还亲自过问一批经济犯罪的大案要案处理,惩办了“中央银行总裁”徐柏园、“高雄市长”杨金虎等人的贪污案件,其中一人还是蒋家的亲戚,他也毫不留情。然而,国民党的腐败是体制问题,靠“严规”“严打”难以根治。1985年,全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因官商勾结,非法放贷,造成巨额亏空而倒闭,案件牵连到国民党许多高级官员,导致蒋经国最亲密的助手、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被迫辞职。“十信弊案”对蒋经国刺激很大,他终于向党内发出了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那么“党员都会流失”,总有一天“人民会抛弃党”的重话。

利用黑社会和特务统治来维持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是国民党的老传统。蒋经国深知这种黑幕的弊端,但恰恰在他主政期间,又发生了国民党特务勾结黑社会暗杀旅美作家江南的事件。此事成为国际轰动的大丑闻。蒋经国不得不下令严厉查处,结果“情报局长”汪希苓和陈启礼等凶手被判无期徒刑,与此有染的蒋孝武则被变相放逐到新加坡而退出政坛。蒋经国由此进一步感到,如果不加快“民主化”进程,他推行多年的革新事业及其自身历史形象有毁于一旦的可能。

当时祖国大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亿万民众迅速脱贫致富,社会政治迈向民主与法制的轨道,更是给了蒋经国以触动,使他看到了祖国统一“既不是梦想,也不是幻想”。如果有一天台湾能与日益强大的大陆结合,则“中国会有伟大的未来前途”。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可行的政治架构。此时,邓小平通过李光耀,向“我在莫斯科的同学”的问候传到蒋经国那里,两岸的敌意在化解。蒋经国告诉身边人,不要再说什么“共匪”,说共产党就可以了。他对将要执行其政治改革重任的助手李焕说:“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踏上统一之路。台湾和大陆终究必须统一。两岸若不统一,台湾恐怕将越来越难独立存在。”

1985年12月25日,蒋经国在一次会议上撇开预先准备的讲稿,公开宣布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一任“总统”。次年3月,他又主持召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要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革新”,把中央民意代表及机构改革、省市长选举、解除“戒严”、开放民间组党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国民党终于准备放弃一党专政,向现代民主政党转型。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宣布了一个顺应民心的政策举措,那就是开放岛内居民赴大陆探亲。开放没几天,就有数万台湾居民申请前往大陆旅行。官方起初限定的旅行目的为“探亲”,但这个限制很快便被突破,成千上万的台胞(包括台商)涌向了海峡对岸。接着,台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大陆冒了出来。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午睡中突发胃肠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病故,终年79岁。中共中央发了唁电,对他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后来,台湾局势日益演变。邓小平曾感慨地说,如果蒋经国还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据《炎黄春秋》)

猜你喜欢
蒋经国革新国民党
快过关了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蒋经国不用日货
蒋经国曾贫困潦倒舀地沟油做饭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