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钟林 谭 天
继电视读报节目之后,电视读网节目、电视博客节目悄然出现在荧屏上,一时间似有从“看电视”变成“读电视”的趋势。这到底是预示电视节目发展方向的一种现象,还是说明电视媒体竞争乏力的一种表现?
“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的时候,它就会长年累月地和程度不同地影响一切其他现存形式的发展,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①罗杰·菲德勒这句话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意味深长。旧媒体的沉淀积累和新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的发展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本着“与其坐视,不如借势”的理念,传统电视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涌现出新的节目形式,如电视读网节目和电视博客节目,就是传统电视与新兴互联网媒体在借力互动中演进和生存,由此建构了读看融合的现代视听传播。
一、读网节目——互动电视借力而行
电视读网节目是以互联网中的网友评论为主要内容,以此适应观众的多元化,具有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互动性也是读网节目的一大特点,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电视的“观众信箱”和“热线电话”,观众通过写信的方式将意见反馈给电视台,这种互动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进入到网络时代,“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技术不仅为电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即时互动平台,更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诉求空间。“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把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提升为媒体运行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②“1999年1月,尼尔森与美国在线联合进行了第三次因特网家庭电视收视习惯的研究,调查了5000个家庭的全国性个人样本群。报告显示,因特网家庭比不联机的家庭平均少看13%的电视,也就是每天少看差不多一个小时的电视。”③网络带走了部分电视观众,对电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现实情形使电视人清醒地认识到,电视节目只有在保持自身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吸取网络的优势,实现与受众双向互动程度的最大化,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电视读网节目正是在这一认识指导下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互联网是非线性传播,突破时空限制的多种传播手段使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并且交互性强,又具有高速的通信效果和低廉的价格。融合这些优势的电视读网节目,才是真正的互动电视节目,视野更为广阔,与受众互动更快速,更便捷,双向性更强。
2005年11月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栏目《播报多看点》新开“网络评道”板块,“专门读网,只读评论”,所读内容就包括了互联网论坛里的网友评论,通过论坛自身的多样化,让观众得到很多综合资讯。④这个读网节目的信息渠道有两个,一个是报纸网络版,另一个是互联网的网民言论。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网罗天下”栏目是一个网络新闻信息的大杂烩,包括新浪在内的很多国内门户网站都有参与。这个读网节目实际上是网络信息的电视版。
现在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前都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电视网络化和网络电视化这两大走向,表明了传统电视正向网络媒体和新型电视转型。但是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恰当的网民评论,对于读网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个考验。无论是读报者还是读网者,除了独具个性的风格魅力外,更需要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读水平。
二、博客节目——创意电视崭露头角
博客节目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是把一些在网络上很火的“红人”请到演播室,让观众一睹他们的真面目,了解他们在虚拟世界之外的真实的生活,并试图模拟出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对话情境,“把博客带人荧屏,让荧屏走进博客”。凤凰卫视2006年推出的《戈辉梦工场》就是典型的电视博客节目。这个节目以网络博客为线索和切人点,反映这个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状态。在博客节目里,电视媒体和博客借力而行,实现了双赢。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内容上它将浓缩个人在网络世界的成长轨迹与时代的发展变革;形式上采取传统的电视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的借力互动。
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文化年”,有数字显示,去年中国博客数已超过4000万。博客的形态可以是文字、摄影、音乐、FLASH、彩铃、DV,每一个形态都代表着博客不同的爱好、追求和表达方式。博客作为一种个媒体或者私媒体而存在,具有与生俱来的草根精神,影响力有限,而且博客的内容多是二次消化传统媒体的内容,只能在小圈子里产生影响。
然而,网络世界无奇不有,博客人生特立独行。电视节目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博客的社会背景、环境、观念等,通过博客节目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这种形式把电视与网络“无缝链接”起来,找到网络文本背后更多有趣的东西。将博客搬上荧屏后,电视媒体的权威可信度无疑给了草根出身的博客借力发展的强大能量。博客节目的节目来源和观众反馈多是从网站而来。博客节目开发了博客世界的金矿,它的出现吹响了传统媒体向博客挥戈进军的号角。
博客节目不仅开创了新形态的电视节目,使得电视节目获得了全新的切人点,而且博客搭上电视这列大众权威的快车,将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让不看电视的那些网民由于电视节目关注了网络而变成电视观众,而不懂网络的电视观众由于博客节目开始熟悉网络,对双方都是一个借力发展的契机。博客节目将是博客和电视借力发展的良好形式。⑤
博客上汇集了各种最吸引人眼球的内容,电视节目把“博客”拿来,也就是把“注意力”拿来。然而,电视空间与网络空间毕竟有太多不同,电视空间遵守主流的价值观,网络空间则彰显多元价值观。作为大众媒体节目形态,博客节目发展前景必然极具潜力。目前电视和博客仍处于“蜜月期”,电视媒体怎样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需要时间磨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电视博客节目决不是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终结形式。
三、读看融合——建构现代视听传播
电视从读报读网发展到博客节目,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些节目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从利、弊、制、播四个视角再来深入解读。
利:充分整合节目资源。借力而行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电视采用其他媒体的信息资源,一方面,电视台大大降低了节目制作和播出成本,填补了电视新闻信息量不够丰富的缺陷,弥补了自身深度和理性不足的缺陷,增加了报道的深度。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内容通过电视直观表现,便于观众接受。大量信息经过电视媒体的筛选,为受众节省时间。电视读网的最大价值就是整合资源,丰富了电视。
弊:消解电视原创内容。读网节目引
入互联网的诸多新元素,影响了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的发挥。电视由于兼备声音、图像等视听元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在读网节目中大量转述网络内容,削弱了电视的视觉效果。此类节目版面(或网页)+主持人+配音的模式,难免流于单调和重复。“电视读网节目的出现和兴起,只代表了媒体融合互动的趋势,它也只能作为电视传播的一种补充式节目”。⑥电视节目如果过分倚仗读网,必然会造成原创内容和独家新闻的缺失,从而丧失电视媒体特有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制:节目形态推陈出新。实际上近年来读报读网节目都在升级换代,博客节目的出现更是一个创举,它们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其中有自成独立栏目的,如中央一台的《媒体广场》、凤凰卫视的《网罗天下》等;也有以新闻栏目中板块出现的,例如央视《第一时间》中的《马斌读报》、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中的《读报》等。而且大多数读报节目实际上也是读网节目,节目主持人通过网络去读报;电视人更多的把互联网元素糅进传统电视栏目,向电视新闻杂志发展。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数个固定子栏目风格迥异,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
播:建构现代视听传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为了播出,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要遵循电视的传播特性。那么,当今电视的传播特性是什么呢?相对于广播、电影、电视这些传统视听传媒,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通过形象的视听符号,进行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就是现代视听传播。它具有传播方式双向交互、传播功能多元化、传播区域全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等特点。电视是“看”还是“读”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传播学家罗杰·菲德勒指出,新媒体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体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他认为媒体形态变化的原则来源于共同演进、汇聚和复杂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2l世纪的发展方向就是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在“整合联合,共存共荣”。从当今盛行的电视读网节目可以看到,电视从节目形态到传播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正逐步构成多媒体数字化的现代视听传播。
注释:
①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P20。
②中国企业人才网,《关于播报多看点》。
③吕岩梅、韩丽楠:《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和互动尝试》,和讯网。
④崔晶炜:《从形式到内容——浅谈网络对电视传播的影响》,《电视研究》,2002(2)。
⑤《许戈辉到博客网开博客的可行性》,中国博客研究中心,2006年3月9日。
⑥宋玉芹、张胜昔:《电视读报节目,到底能走多远?》,《浙江广播电视报》,52期。
(作者分别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3级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