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新
2005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中有一道判断题,引起老师之间的争论。题目是这样的:相邻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如果是以前,自然数从1开始,例如(1,2)=1;(2,3)=1(9,10)=1,用辗转相除法或辗转相减法也可以证明其正确性。但现在0也是自然数,要判断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而一些老师认为它是错误的,大致的观点是互质数不应该考虑0。笔者认为,的确,小学阶段研究整除时,一般不考虑0,这在教材中也有相应的说明。但既然题目中涉及有0,我们还是从它的定义来判断,不能因为0的特殊性就武断地认为它是错误的。要判断0和1是不是互质数,就要看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不是1?
大家容易知道:1的约数只有1。但0的约数到底有多少,还要从整除、倍数和约数的概念人手。因为0÷1=0,所以0是1的倍数,1是0的约数。同样,0÷2=0,所以0是2的倍数,2是0的约数。0÷3=0,所以0是3的倍数,3是0的约数。……0÷n=O,(n≠0)所以0是n的倍数,n是0的约数。也就是说,0的约数有无穷多个,1,2,3,4,……都是0的约数。这些结论在《简明数论》中也有,与小学教材所说的并没有矛盾。即0和1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0和1是互质数。经过上述的论证,原命题是正确的。
我最近在函授本科学习期间,正好学习《简明数论》,授课的老师正好是一位数论博士。我趁机请教了他,他认同了我的观点。但他同时指出,“自然数”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在数论学术界中几乎没有人再用它。可是,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出现,且把0也归人自然数中。
从上面对0的论述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0是1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这样,0岂不是任意两个(甚至多个)非0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有特别的说明:研究整除,倍数和约数时,一般不考虑0。虽然如此,但还是不够清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不妨借鉴一下《简明数论》,书上是这样定义的:“设整数a1,a2均不为零,我们把a1和a2的正的公倍数中的最小称为a1和a2的最小公倍数。”因为小学阶段没有涉及正负数,所以笔者建议小学教材定义最小公倍数时最好能够加上“除0外”。即“几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除0外)最小的一个称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见解和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