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系四大支撑

2006-05-27 07:33中共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企业文明 2006年5期
关键词:柳工领导班子工程机械

中共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销售收入从5年前的14.2亿元增至现在的65.6亿元,如此巨大的跨越靠什么来支撑呢?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是从事工程机械生产销售的大型骨干企业,其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由原柳州工程机械厂改制而成,是广西乃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35.3亿元,净资产20.2亿元。柳工从2001年到2005年,产销量由4 100台提升到2万多台,销售(营业)收入从5年前的14.2亿元增至65.6亿元。产销量、利润、人均劳动生产率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竞争地位跻身于2005年世界工程机械50强第29位,装载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柳工跨越式发展,主要是得益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果。柳工的创新系统由四大体系支撑。

思想意识体系

在2000年以前,柳工的产品年产销量一直徘徊在2 000余台,销售收入也只有七八亿元,面临着经营亏损的危险。针对这种状况,柳工领导班子成员思索和探讨后认为:柳工出现连续几年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大,管理水平不高,驾驭市场能力不强。柳工要保持行业“排头兵”的地位,就必须顺应潮流作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准备,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在自主创新上做文章、求突破,不断提高柳工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使柳工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的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深了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国际竞争意识。领导班子逐渐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依托、以管理创新为手段、以产品创新为支撑、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的企业发展新路子。

柳工在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后,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迅速制定了柳工“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集团公司到“十一五”期末实现销售(营业)收入150亿元,其中股份公司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前列,并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使柳工初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品牌。

智力支撑体系

柳工领导班子始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战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优先战略来考虑,努力建设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3支队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柳工领导班子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十分重视利用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通过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开放式的工程机械人才小高地,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聚集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先后吸引了近300名专家、硕士、高中级工程师等专业人才,还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引进了10多名专家,对柳工研制开发出一批在国内占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G系列装载机、G系列挖掘机、压路机、小型工程机械、摊铺机等产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柳工还在企业管理中,率先引进和实施生产管理系统——MRPU制造资源计划管理原件项目,开展培训、学习、建库和流程重组等一系列基础工作。2002年该系统在广西第一次成功实现闭环,一次性通过国家CIMS工程验收。整个项目培养了1 000多人,使柳工的管理水平和生产销售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年产销量从2001年的4 000台攀升到2005年的2万多台。

柳工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培训中心、广西工程机械人才小高地的优势,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参与各类培训,并将培训任务纳入内部各单位与个人的月度考核中,普通员工每年必须完成40个课时的培训任务。至今已有近600名职工通过脱产、半脱产以及业余等多种形式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2 400多名生产工人中就有1 600多人取得了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有130多人被评为高级技师和技师,有40多人荣获公司一、二、三级生产技术能手,100多人次生产技术能手在自治区、柳州市、公司级技术大赛中获奖。

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产品,技术领先市场”是柳工领导班子倡导并始终坚持的技术创新发展理念。柳工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将原有的研究所、技术引进办和工艺处进行整合,建立起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并投入25万元建设广西工程机械制造业人才小高地。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CAD、CAM、CAE三维开发网络系统。

柳工在“九五”期间投入近3 000万元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又投入1 900多万元,实施以CIMS应用示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打造从企业上游到企业内部、再到企业下游的全程数字化的集成制造企业,并将信息化模式从以股份公司本部为主的“单本企业”信息系统模式发展为覆盖东部各个子公司的基于远程网络的“企业集群”信息系统模式,实现了供方管理系统对JFS系统采购订单的分发管理和跟踪监控,形成柳工公司与主要100家供方之间信息的网络化动态共享交互,使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只占年度预算的81%、90%和65%,促使赢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03年以来,柳工的信息化建设连续3次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行例,排名176位;并荣获“中国制造行业优秀信息化企业”称号,工程机械行业仅有两家,柳工是其中之一。

目前,柳工每月都有30多个产品投入生产,正因为采用了管理创新技术手段,使柳工的装载机产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月产量由原来的1 700台提升到2 100台,其反应速度只用8天左右,并且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从2002年的25天,提升到8天;日均生产也从2003年的40台提升到2005年的70多台。

柳工的产品研发已涉及工程机械8大种类产品,特别是装载机产品已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产品性能最优、销量最大的拳头产品,其中ZLG50G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是世界首创;“柳工牌”装载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

在“十五”期内,柳工先后获得国家专利82项,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技术创新项目3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个、国家863计划应用项目两项。

长效保障体系

抓制度的建设与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2002年柳工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销售、生产、质量、采购、财务等15类共140多项管理制度,并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产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在生产上,柳工制定和完善了《生产调度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程序》、《价值链考核制度》等,再结合ERP管理系统的实施和ISO14001、GB/T28001的贯标认证,进行生产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整洁”的精益生产方式,使企业产能大大提高,生产周期由原来的十几天缩短到8天。年产量从2001年到2005年实现五级跳:4 100台→7 600台→1.2万台→1.6万台→2万多台,不断刷新国内同行业新纪录。

在质量管理上,柳工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出国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质量通报管理制度》、《重大质量事故快速处理制度》、《质量赔偿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促进了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攀升,扩大了出口创汇,2005年出口创汇达3 9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57%。企业多年来均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柳工牌”装载机连续16年被用户推荐为“全国满意产品”。

在营销管理上,柳工先后制定了《营销业务管理制度》、《市场信息管理制度》、《营销计划管理制度》、《进出口业务管理程序》等,逐步完成企业内部网与国际互联网集成的营销平台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营销水平,使产品的月销量由原来的500台左右上升到2 000多台,跃居行业之首。

(撰稿:周邕生李冠伦王栋王重彬)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柳工领导班子工程机械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工程机械雄安遇冷
柳工在北京BICES展上举行60周年庆典启动仪式
柳工“减振降噪技术”获认可 做一名“低调沉稳”的铁血汉子
工程机械展览中韵重卡风采
领导班子要练就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