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与再就业教育

2006-05-23 08:07谢宝荣
计算机教育 2006年5期
关键词:中断智力计算机

谢宝荣

有这样一个传说:猎人的儿子要出去闯荡,母亲担忧地给他挂上一串大饼;父亲却坚定地给他一杆钢枪。不久,饼被吃光了。然而,他凭借父亲传授的精湛技艺,走过了一山又一山,成为大森林中的英雄。最近,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从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小王才被评为技术标兵,公司就转产生产计算机了,有些同事顺利转岗了。可是,小王的自学能力较差,只能靠老师教给的一种技能吃饭,最终只能在马路边修起自行车。

一、再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70年代,有个工作就能一直干到退休,当今,连公认的铁饭碗都被打碎了。原因是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都在不断变化,职业当然要发生变化,教育也必须重新定位。上文的第一个故事强调掌握技能是就业的基本保证;后面的故事则进一步说明,掌握老师教给的技能固然重要,但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1.再就业形式日益严峻

通过对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近3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虽然一次性分配率高达90%以上,但真正能够干得长的只占60%左右,如图1所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

由图1“就业”图形的高度可见,我们的学生确实在老师的教育下学到了一技之长。但是,再就业率的平均值已经超过40%,这说明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企业转型、技术更新都是再就业的原因。但从调查中还发现,确实有一些人不满足现状,想要往高处走,然而,由于思维和能力的欠缺,最终走入了待业的人群之中。

由图1可见,即便30%的人再就业后专业对口,但也存在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的再学习问题,何况那些不对口,甚至待业的人处境就更困难了。这是否与俗话所说的“人挪活,树挪死”相矛盾呢?这里的“人”是指那些基础牢固、思维敏捷、善于学习的创业者,而我们的学生只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了一些“大饼”,或许还学会了“打枪”,但技能只是生存的资本,能力才是发展的动力,何况当今社会变化多端,仅靠不变的资本实在难以应对。

2.再就业教育迫在眉睫

从科教兴国的战略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学校决不是简单的前门进,后门出的就业者加工厂,她应该担负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终生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艰巨任务。一技之长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岗是相对的,转岗是绝对的;就业是暂时的,发展是终生的;积累知识容易,开发智力困难,培养能力就更难了。如果教学目标只是瞄准了就业,把就业后的问题都推向社会,那么,夹生的馒头难以回锅,含渣的钢材难以回炉。如果学校都重视终生教育,再就业也就不成问题了。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然而,学生不可能在学校中学会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但是在一生中将要遇到许多新知识,需要通过独立学习来获取。面临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办?有这样一节计算机课:在45分钟内,老师带领学生操作,除了发出“第1步”、“第2步”、“单击”和“双击”等教学口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性和方法性的知识可学。教学中大量的操作术语从学生的耳间穿过,留在记忆中的只是老师僵化的面孔。这样的教学是可悲的,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他们离开老师的口令,离开熟悉的窗口将一筹莫展。这样的学生就业尚且困难,创业谈何容易!

面对经济变革,必须发展职业教育;面对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对市场经济,就业教育必须重视再就业教育。再就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升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合格人才的保证。

二、再就业教育实质是知识、智力与能力的综合性教育

再就业教育必须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掌握技能为依托,以智力开发为辅助,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实行知识、智力与能力的综合教育。图2表现了三者的组成结构。提供本图的目的不只是让读者了解课堂教学有哪些要素,更重要的是对照一下,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哪些要素,是否只关注了“知识”中的“指导社会实践”和“就业需要”呢?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努力又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的百分之几呢?

1.注重积累有价值的知识

知识具有不同的属性,包括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和主体性,四种属性的价值越来越厚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精心筛选知识,多选择对后续课程学习有基础作用的知识,多选择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知识,建立平衡、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Word的菜单命令,这种知识的实用价值很低,智力价值更无从谈起。这种教学环境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淘出的是沙子,流失的是金子。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低级标准,因为即便满腹经纶也无奈知识爆炸,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多变的能力应付万变的社会。

2.关注开发潜在的智力

与智力相关的三种因素是遗传、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教育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人在12~25岁期间,智力因素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错过这段时期可能事倍功半,误人子弟。另外,在校期间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科学的智力教育,牢固奠定智力发展的基础。然而,受应试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影响,学校把注意力放在传授知识上,忽略了学生潜在智力的开发,使主体能力的培养受到智力障碍的影响。所以,仅仅关注知识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忽略能力培养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不关心智力开发的教育是肤浅的教育,这种片面的教育无法为艰难的再就业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3.着力培养主体性能力

技能与能力有本质的区别。技能是针对某种专业而言的,针对性强、生命周期短、可迁移性差。一旦从业环境变化,或者生理状态变化都有可能使技能失去价值。能力虽然也是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但能力是技能的结晶,是技能的升华,它已经与人融为一体,成为支配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内在能量,因此,可以把这种能力称为主体性能力。如果把技能叫做就业能力,那么,主体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如果说就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了生存的基础,那么,发展能力将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计算机教育能够为再就业教育提供宽厚的平台

计算机经常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当作高级工具来对待。然而,无论是原创性还是应用性,计算机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繁多的教育资源、深刻的思维哲理,只不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经过有效的二次开发而已。

1. 多学科孕育了计算机,计算机集成了多学科知识

数学孕育了计算机的灵魂。因为没有数学就没有计算机,计算机的一切功能,归根结底都是完成一些运算,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的一切奇观,归根结底都是计算的结果。然而,无论是程序还是数据结构,无论是机器指令还是微指令,都凝聚了严谨、精密、巧妙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这就是计算机的软件;物理造就了计算机的骨骼。在计算机中,物理学被应用得面面俱到,比如鼠标中的光电转换、硬盘中的电磁感应,就是CPU的插座上也巧妙地应用了杠杆原理,这就是计算机的硬件;化学细化了计算机的神经。没有化学的前沿技术,不可能把集成电路的线条缩窄到0.065微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数十亿次的运算速度;语言强化了计算机的亲和力,准确、严密的语言使人机交互的界面更加友好;美术突出了计算机的表现力,计算机能够区分几千万种色彩,令最优秀的画家望尘莫及。

从应用性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为知识的宝库。借助于网络,计算机能够访问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弹指一挥间,可以查找到10300万幅图片、43.5万首音频剪辑、1.5万部视频片段,可以访问的中文数据库多达32个、外文数据库132个、中文电子出版物2万余件。这样巨大的知识来源使传统的媒介方式望尘莫及。

2. 人类用智慧造就了计算机,计算机将使人类变得更聪明

首先,从计算机的原创性中可以发现不胜枚举的智力因素。怎样确定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呢?科学家借助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独立传输的三总线理论。该理论使计算机从诞生那天起就确定了它的拟人思维特性,为人类接受计算机的人性化思维训练奠定了基础。怎样保证数据流通有条不紊呢?科学家以时序脉冲来触发操作控制器,使指令按照指定的节拍精确而灵活地执行,这种设计思想是受人们有节奏的时间行为的启发而形成的。机器指令执行的严密性能够强化人们的时间观念,久而久之会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怎样在庞大存储系统中大海捞针呢?受人们传递、邮寄物品方式的启发,科学家设计了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等10多种常用的寻址方式。应用这些寻址方式可以培养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在计算机的应用性中,人们受到计算机智力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使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与窗口中的图形信息打交道能够使想象力逐渐丰富。比如MS Office中的助手不但有形象的名字(如“大眼夹”),还能够表演出富有想象力的动画,用这种鲜活的语言表达计算机的状态或用意;使用鼠标时,鼠标指针的形状变化多端,每一种变形都具有特定的含义,用来引导正确操作,久而久之,人们的观察力就会提高;上网检索时,搜寻有用信息的同时使注意力不断强化;编写及调试程序时,复杂的程序分支、巧妙的循环结构以及奇怪的运行结果可以全面锻炼人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分辨力。

3. 计算机在社会实践中诞生,它具备能力培养的多种要素

能力与智力不同,智力是思维活动的要素,而能力是实践活动的要素,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使用计算机不单单是操作实践,更深刻的是综合实践。科学家提取人类实践的结晶造就了计算机,计算机的实践性显得更加突出。计算机可以提供写作的环境,在撰写文章的同时使自己的描述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将来独立工作的重要能力;计算机可以提供艺术创作的环境,通过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和音乐创作软件,操作者的想象力会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会不断增强;利用计算机可以模拟数控机床的操作,仿真环境能够提高操作者的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计算机上可以利用CAD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如服装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等。在此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制定目标、独立研究和归纳总结等环节,循序渐进之后,操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四、在计算机课堂上实施再就业教育的实例与体会

在课程教学中,如果将生活的事例借喻到计算机上,不但能够缓解知识的难度,还可以用科学的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下面,从作者多年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取三个教学片段,其共性是用熟悉的活动解释难懂的原理,用科学的思想指导日常的实践。

1.“中断处理”课例片段——借鉴科学的工作方法

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程序设计中都频繁涉及到“中断”,中断技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设想这样一段情景:老师备课时学生来问问题,老师在教案上做个记号,然后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当此时,电话铃响了,老师让学生稍等,通话结束后又从断开处继续解答。学生走后,老师又继续从中断的地方开始备课。这就是多级中断的雏形。

中断技术是计算机有效、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当打印机发出传输数据的申请时,CPU暂停当前执行的主程序,执行打印中断服务程序。此时,又有人按下了键盘,计算机暂停打印,处理优先级较高的键盘中断,完成中断处理后,再从断点处继续打印。结束打印后才能回到主程序的断点处继续执行。上面描述的是计算机响应嵌套中断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之前必须保护现场和设置断点,以便返回后正确运行。根据老师列举的生活中的例子和讲解的中断原理,学生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后来,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将“中断技术”应用在秘书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2.“存储器原理”课例片段——科学借鉴管理方法

有人怀疑,科学家设计计算机的思想怎么就能影响到学生就业呢?在课堂上,我把“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嫁接到商品的科学管理上,使“商品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性、概念性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家巧妙设计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及超市里“畅销货架”的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高速缓存(Cache)”是为提高处理速度而设计的一种经验值存储器件。当CPU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时,首先根据“高使用率数据块地址表(Th)”到“高速缓存(M2)”中查找这个数据页。如果有,则直接取走。如果没有,则从主存储器(M1)中读取,并用该数据块替换M2中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块,同时更新Th的内容。超市的畅销商品管理完全可以仿照Cache的管理方案,把流动量大的商品摆放在超市入口处,并经常用畅销商品替代相对滞销的商品,促进商品流通的速度。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质,尽管物理属性和存在价值完全不同,但科学管理的思想却异曲同工,不能不引起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更多思考:蕴藏在计算机的宝贵财富究竟有多少!

3.“创作艺术字”课例片段——广泛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想象力能够创造奇迹,创造力能够实现梦想。实践证明,想象力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自己想出来的,但教师必须善于点燃学生想象的激情。在学习MS Office“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如果采用口令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固化学生的思维,单调地训练技能。为了兼顾技能和智力的提高,我要求新生利用“绘图”工具创作一组艺术字,主题思想是“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晚上”。受兴趣和想象力的驱动,学生们通过自学、自探、自悟掌握了操作技术,并创作出丰富多彩、个性突出的作品。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们能够充满激情地想象、积极主动地创作,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力量。追求的不仅限于就业,还有创业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中断智力计算机
TMS320F28335外部中断分析与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雪后林鸟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跟踪导练(二)(5)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