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比较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与深入,中国高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高考模式、科目、内容和要求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实施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加到14个,又由于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取消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题型及分值限制,故每套试题都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真可谓百花齐放。本文拟就2005年全国卷与2004年全国卷进行一下比较。
变化
形式上,题目数量减少,从2004年的25道题减为21道题,减去的4道题均为选择题。其中包含语言知识2题,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1题,文言文阅读1题。
内容上,分值比例重新调整。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内容的赋分减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技文章阅读考查的分值减少;古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分值增加。
分析
两年试卷的第一大题均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内容的考查。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现代汉字的字形,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客观选择题型。但是两年相比较,题量和题型选取与2004年有一些变化。2004年共有6小题,2005年减少2道小题,分值也相应由18分降为12分。这样,单套试卷考试的覆盖面就降低,比如字音和字形不再是一份试卷的必考内容,若考查了字音则不考字形,反之,考了字形就不考字音。标点符号的考查题再没有出现。但三份试卷都考了词语(包括成语)的恰当运用和句子语意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语言的表达运用仍是这部分考查的重点。
第二大题为现代文阅读中的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2005年《考试大纲》规定,第Ⅰ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第Ⅱ卷中的为“文学作品”。该题选用客观选择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理解,对重要语句的意蕴的把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做合理推断和合理想象的能力等。如05年选用的材料有《计算机能思维吗?》,属于计算机科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应用,由“人机大战”引发的计算机思维等。04年则选用了《茶马古道》﹑《人体干细胞》等文章,侧重于介绍性的说明文。题数由4题降为3题,分值相应从12分降为9分。命题者的意图大约是不过多拘泥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故减少题数,为学生答其他主观题增加时间。
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学习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以后继续学习深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试题的具体安排中,对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大多安排在第三大题的选择题中,而古诗文的翻译与鉴赏评价,则安排在第四大题的主观性试题中。第三大题中考查的方面,主要涉及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常见实词词义的理解、常见虚词用法的理解以及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即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于2005年该部分的选择题由4题调整为3题,所以试卷只是选择了《考试大纲》中所列的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分值由12分降为9分,如一份试卷中考查了实词词义的理解就不会考查虚词用法,反之亦然。而04年的则面面俱到。
第四大题承上题,包括文言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名句名篇填空,05年的试题分值由04年的18分升高为23分。文言文翻译题增加2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词类活用、主要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固定句式掌握情况并用现代汉语来表达的动手能力。文学鉴赏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比04年增加了2分,选取的材料依然是历年来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等。但预计以后的发展趋势,文学作品鉴赏不仅局限于古诗词,现当代一些精美的意蕴深远的诗歌也会“登上大试卷之堂”!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要求之一,特别在新课程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人文底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故05年的赋分比04年增加1分为5分。题型略有变化,变04年“三题中任选两题”“为两题任选一题”,所选的材料为完整的段落或名句,这一举措是要学生更加注重名篇的背诵。
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阅读,05年含4题共22分,而04年4题共18分。选的材料为现当代散文,如苏叔阳的《春天的梦》,卞毓方的《张家界》,还有年代稍早点的冰心的《一日的春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文中运用某些材料的作用与好处,文中某种语言形式的作用与好处,某种写法的作用与好处等。这部分分值的增加,反映了重视阅读理解,重视考生主观理解和发挥的命题思路。如04年及以前的多选题没有出现,加重了主观题的分量,加大了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能力、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的考查力度。
第六大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对照04年试卷增加了3分为15分。这一大题最能反应试卷的创新,也能实在地考查学生对语言这个工具的运用能力,因而是近年来语文全试卷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05年的试题继续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亮色,如提取关键词、拟写主题词、应用口语交际、写作具体情境的实用文等。这体现了高考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的命题趋势,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关注语言的运用。
期望通过一篇作文能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既有对写作专项能力的考查也有对写作能力的考查,甚至是语文能力的考查,一直是许多人的一个美好愿望。而文题的设计能否观照全部的写作能力,一直是多年来许多人不断探讨的课题。05年的命题设计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基本形式,即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全面开放,要求考生就所给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命题设计相对更合理化,比方说材料的语言平实、简要、好懂,内容对话题能作好烘托和铺垫,并且其内部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考生思维水平的展示。全国卷中话题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境,又与生活相关联,需要考生对材料表述意义进行提炼,再进行写作。评分仍采用04年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相结合的评分标准。
结语
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在2004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2006年的试题将会亦步亦趋。
形式上不会有大的变更,仍是客观题与主观题并行,二者分值比重相对于05年不会有太大变化。选择题的数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多,题目的总数量也不会增多,以期学生答题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体现注重学生主观理解发挥的能力,重视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的理念。
内容上,依然是知识﹑阅读﹑写作三足鼎立的局面,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以能力为主。语言知识不在于音形义的客观考查,更注重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故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关注语言的实用性;注重具体语境﹑语感中的语言运用;树立“大语文”观,注意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注意课内外的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现代文阅读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考查将会选一些紧跟时代发展,体现当前社会的时文材料等,提醒我们学习要关注社会联系生活。此类考查都会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整体,命题同样着眼与整体,很少出现局部性试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很重要。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取自课外,多是人物传类的,命题多以局部性试题为主,但客观题不会增多,考查学生动手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加重。诗词鉴赏虽然历年来以唐诗宋词元曲小令等古诗词为主,但不能排除现当代一些精美意味隽永的诗歌作品也会进入试卷。不管怎样,只要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就能很好地完成此类试题。话题作文仍将是06年作文的“主打产品”,它包括“材料﹑提示﹑话题”,其中的材料显示会更情境化,话题会更密切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是社会生活,学生只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形成广阔的写作空间,再认真地观察﹑思考、想象,就会自由地表达,个性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当然,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吃透话题内涵,辨明概念关系,看清写作要求,再“因材制宜”。
(汪巧苇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