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山传奇》的“传奇”

2006-05-14 15:05徐庆全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48期
关键词:谢晋评奖传奇

徐庆全

冰天雪地里,冯晴岚艰难地推着一辆平板车,身陷囹圄的罗群气息奄奄躺在上面,一串车辙印意味深长地留在风雪中。苍茫天地中,凄旷的乐曲声绵延不散,那种生命的重,留给人们的记忆是长久不褪的。《天云山传奇》为中国电影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所涌动的“伤痕文学”的大潮中,安徽作家鲁彦周发表在1979年《清明》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虽然涉及到“反右扩大化”的题材,但并没有听到批评意见,还获得了当年中国作协颁发的中篇小说一等奖。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它搬上银幕。

谢晋在200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电影多半是‘一场风波”,他说当年《天云山传奇》差点被枪毙。

当年,谢晋刚接本子的时候,就遭到了夫人的坚决反对。夫人说,这个本子太危险。理由是:小说是一回事,拍成电影影响太大,一旦出纰漏可就不得了。上影厂厂长徐桑楚得知后马上找谢晋谈话,说政治上出问题,他作为上影厂一把手可以负全权责任,这才解除了谢晋的顾虑。

不过,摄制组刚一成立,就听到一种议论,主要是如何掌握政策问题;到九华山拍外景时,又刮来一阵“反右题材搞不得”的风。伴随着当年政治起伏的大环境,徐桑楚也不是没有顾虑。当年宋薇的扮演者王馥荔后来回忆说:徐“曾几次三番赶到我们拍摄的外景地,反复给谢导做工作,说上头通不过,不改剧本就不让拍下去。谢导很苦恼,我们个个儿都顶着压力,边拍边改剧本,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不知道片子拍完了能不能上映。好多次,就差点没了《天云山传奇》了”。

经过周折,电影终于拍出来了。编剧鲁彦周到上影厂看了两遍样片,感觉没有什么政治问题。电影界老前辈、谢晋的老师张骏祥也认为很好。片子定型后在北京试映时,影片结束了差不多一分多钟,才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一位解放军战士,知道鲁彦周是编剧,特意跑到他跟前敬礼,他真是既惊讶又激动。

试映获得成功,但能否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谢晋心里没有底。他知道,对影片有关领导意见分歧,有人说是美化右派,丑化党的领导,影片能否通过悬而未决。1981年初,在《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召开的电影研讨会上,谢晋带着影片与会。放映后,受到与会者普遍赞扬。会上,还放映了电影《太阳和人》(剧本名为《苦恋》)。不久,社会上有文章批判《苦恋》,电影《太阳和人》就被束之高阁,成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国人都知道而都没有看过的影片。而《天云山传奇》则因此而被通过审查。用当年影视界的老人们的话说:《天云山传奇》之过关,得利于《太阳和人》没有过关。

影片公映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争论也相当激烈。肯定的意见有受众,否定的意见也不乏拥护者。在肯定、否定的喧闹声中,影片继续在全国放映,并送到了第一届金鸡奖的评奖会场。

首届金鸡奖评委会1981年暮春在杭州西湖召开。评委共25人,大多属于当年健在的影视界成就卓著的资深人士。金鸡奖从立项开始,评委们确定的原则是:评奖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还要重视评奖过程的学术、争鸣、民主。每个评委都有一票之权,只代表自己,不代表任何单位或集团。评委会要求每个评委做到: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八面来风,自己掌舵。

在这一原则下,评委们认为,最具有金鸡奖大奖竞争力的是《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但把大奖授给哪部片子却难以确定,因为评委中分成数量相近的两派,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老导演沈浮和陈鲤庭同居一室,一个是《天云山传奇》派,一个是《巴山夜雨》派。两人在会上针锋相对,回到住处仍争执不休,直到深夜,欲罢不能。工作人员惟恐两位老人因争执而影响身体健康,不得不劝说他们晚上挂免战牌。

最终的投票结果,《天云山传奇》以微弱的一票之胜当选。这一结果,无论是《天云山传奇》派,还是《巴山夜雨》派都感到遗憾。《天云山传奇》派的罗艺军评委提出了解决这一遗憾的建议:《天》和《巴》两部片子并列大奖,并以《天》排在前面。这个建议立即受到评委们的赞同,全票通过,皆大欢喜。

不过,评委们的意见最后还要有关领导来审定。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评选结果上报后,有关领导作出决定:将《天云山传奇》调到《巴山夜雨》后面,并不征求评委们的意见而直接见报。

若干年后,权威部门出版的《当代中国的电影》一书中认为,谢晋《天云山传奇》的创作,鲜明地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为此,他荣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猜你喜欢
谢晋评奖传奇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逍遥传奇
缅怀谢晋导演
文艺评奖不能沦为“评奖文艺”
文化部: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 减少60%以上
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可口可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