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破解中国石油困局?

2006-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39期
关键词:欧佩克原油价格成品油

颜 格

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60多美元或者更低达一到两个月,中国政府可能会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6日15.30,国际原油现货价格(WTI)11月原油期货最新报59.07美元。与上周三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原油期货的57.59美元相比,有了微幅上扬。但是与7月份的逼近80美元的价格相比,在过去的3个月内,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了25%之多。

没有谁会认为石油是一种单纯的商品,其价格也绝非单纯供求关系能够决定。甚至,如果愿意的话,人们可以从上面的这些简单的数据中读出复杂的政治意义来。自从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能够如此成功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它可以把侵袭美国的“卡特琳娜”飓风和中国偏远农村的一辆拖拉机联系起来。

油价的涨跌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升斗小民忙着计算此时买车是否划算,欧佩克忙着讨论究竟是不是要减产,而一直将高油价视为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合理性基础的中国石化产业此时正面临“追涨不追跌”的指责。但是,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油价改革似乎尚可拖上几日,酝酿了好几年的石油战略储备如果不于此时启动,就恐怕“过了这村没有这店了”。

涨跌推手

在中国,今年第一个唱衰油价的应该是BP中国总裁德开瑞。在6月底在BP发布2006《BP世界能源统计》时就指出当时高达已经冲破每桶70美元的高油价不会持久:“石油行业经历了许多价格的起起落落,谁也不能保证另一个价格周期不会出现。”

当时,伊朗核危机正处于紧张时期,伊朗对于解决核问题态度强硬,这也在当时被分析者们视为油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不久后人们就发现,伊朗的态度一直都很强硬,本月1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还发表言论称,所谓联合国可能对伊朗进行制裁只是西方“空洞的威胁”,安理会也无权对伊朗核计划“进行干涉”。

市场紧绷的神经则因为这种僵持而变得松弛。9月1日,国际油价跌破70美元,下跌的原因,则被普遍解读为对伊朗核问题的担忧有所缓解。随后,油价一路走低,进入10月份,油价又跌破60美元。

9月5日,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一个储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特大油田,这意味着整个美国的原油储量将增加一半以上,之前美国的石油探明储量是290亿桶。这一消息实实在在地打压了油价,市场对于石油供应紧张的担心也于此时开始出现缓解。

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曾被视为油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但是BP的统计结果则让持这种论点的人闭上了嘴巴。“在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显著下降,从2004年的17%降至3%,而世界石油价格在过去的一年却上涨了40%。”德开瑞说。

而去年肆虐墨西哥湾、造成美国西部油田大面积减产的飓风,在刚刚过去的飓风季节却波澜不兴。“大西洋飓风季节即将在平静中结束——正如其在平静中开始—样。”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位天气预报员表示。

当然,近些天来,油价又开始出现小幅上扬。因为没有人确定僵持不下的伊朗核危机究竟会走向何方,而且为了防止油价继续下跌,欧佩克也已经开始在酝酿减产。欧佩克组织上周末宣布,各成员国就石油减产问题已经达成日减产100万桶的共识,并将于本周四10月19日在卡塔尔举行会议商讨减产计划。但是有分析认为欧佩克很难就配额分配问题达成一致。

原油价格上涨以来,欧佩克成员国一直增产,缓解市场压力。两年来,欧佩克最多日产原油3000万桶,达到25年来的最高纪录。7月价格下降以来,部分成员开始小幅减产。欧佩克目前每天产油在2750万桶到2780万桶之间。

油改时机?

在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即便如此,中石化上半年炼油业务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2.96亿元扩大到166.1亿元,中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也出现138.89亿元亏损。而亏损的原因仍然被归结为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市场倒挂。

既然成品油价格以市场化为导向,一个理所当然的推论就是,在原油价格上涨时调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原油价格下跌时也应该调低成品油价格。价格倒挂导致的炼化企业的巨额亏损,是国家进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原因。而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之所以迟迟没有正式出台,则是怕油价短时间内的大幅上扬会损害弱势群体利益。

那么,怎样的价格才是一个平衡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日前表示,国际原油价格在60多美元的时候,国内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水平基本与国际油价持平。以目前的情势看,政府相关部门肯定不会再调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60多美元或者更低达一到两个月,可能会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之日,就是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之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曾经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之时对本刊表示。

照此论调,依现在的国际原油价格,此时当是成品油价格改革推出的上佳时机。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10月初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一机制并不是与国际接轨的,而是按控制成本法进行定价,即在原油及炼油成本基础上加适当利润从而形成新的成品油价格。这种方法改变了过去以国际成品油价格为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这正是今年2月份流出的一份成品油价格配套改革草案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的是“一个月跟踪法”,即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一个月前成品油成交价的加权平均价,若变动幅度超过8%发改委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基准价。

今年2月份,在发改委组织的一次成品油定价机制研讨会上传出的一份改革方案,大体内容为:一是价格调整的周期缩短,原来是以月加权平均国际油价作为调整的基础,调价间隔减少为10天;二是计价基础改变,由原来以国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改为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进行调整。

但是最近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很小。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指出,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一直没有和国际价格接轨,目前的价格与国际价格还有差距,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但并不是直接相关,并且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一个滞后期。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60美元之上,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应有上升的空间。

伺机储备?

油价低位运行之时无疑正是买入良机。海关总署10月1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原油的进口量飙升到1346万吨,同比增长24%,比此前最高纪录的今年1月份增长了2.4%。

虽然进口量的增长可能缘于中石油、中石化的逢低买人,而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无关,但是,一个共识是,在高油价时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更显重要,中国应该加紧储备战略石油,但需要尽量规避国际高油价。

酝酿了数年之久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此时恰逢其时地建好了。lO月10日,来自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消息说,中国第一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储备基地将于近期正式建成,年底投入使用。

早在2003年,中国就确定了镇海、大连、青岛、舟山四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其中镇海基地总投资约37亿元,储备能力为520万立方米,是四个基地中最大的一个。

有消息报道称,8月以来,已经有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注入镇海基地。但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10月6日透露称原油主要来自国内,具体的注油数量则不便透露。

前不久,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表示,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不会采用从国际原油市场商业化采购的方式,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则表示,目前每桶60美元的油价还不是中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可接受的价位,从中长期来看,每桶40美元的油价是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较好区间。他认为,国际油价每桶55美元是一个心理价位,只有跌破55美元的支撑位,才能表明国际油价进入下降通道。

储备基地注油的消息之所以一直没有披露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解读为是担心这会引起油价的不正常波动,因为中国的石油储备战略曾被认为是刺激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如果注入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国内,则意味着短期内对国际石油市场将不会构成较大冲击。

猜你喜欢
欧佩克原油价格成品油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黄金价格影响因素及时间序列分析
成品油市场逆转 中国成净出口国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