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红色资本家谢幕

2006-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41期
关键词:霍英东澳门香港

齐 彬

从加煤工到富商,从艇户子弟到国家领导人,霍英东丰富精采的一生,伴随着香港逾半世纪的沧桑巨变和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写下了一幕幕传奇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富商霍英东,2006年10月28日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如香港《信报》社论所言,霍英东一生经历的年代,是中国积弱不振、任由列强鱼肉的岁月,他的经历和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认识,跟绝大部分香港人都有所不同;霍英东发挥的桥梁作用,的确难再觅人选,而他的逝世,也代表了他所属的年代的终结。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从祖父开始,全家居住在舢板上,人称“舢板客”。其父母靠着一艘小驳船做驳运生意为生。7岁那年,霍父在一次风灾中翻船淹死;50多天后,霍家的小船又在大海翻覆,两个哥哥连尸体都找不到。13岁时霍英东入读香港皇仁书院,但日本1940年入侵香港,霍英东读至中三便被迫辍学。

1942年,霍母与人合股,在香港湾仔经营杂货店,由霍英东打理,生意越做越大。二次大战结束,百废待兴,香港经济逐渐复苏,对运输业需求急增,霍氏母子将杂货店转让,重返海上,把钱全部投资船运生意。

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成为霍英东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对新中国实施禁运,中国为突破封锁,联系海外华商供应物资,协助“抗美援朝”。拥有十多艘船和一家修船厂的霍英东,成为国家的重点争取对象。霍英东冒着极大风险,每天指挥船队将物资及医疗用品运往大陆。经此一役,霍英东不仅获得第一桶金,亦与中央政府建立起非同寻常的良好关系。

战后香港人口渐多,地产业有利可图,精明能干的霍英东1953年开始进军地产业。而他首创的“卖楼花”及“售楼说明书”两项独门秘技,更使其在短时间内晋身为香港地产大王。当时霍英东欲发展香港四方街地皮,奈何手头资金不足,于是他灵机一动,以“卖楼花”方式筹集资金,即建楼前先向业主收取订金,业主可以分期方式供款。为让买家放心,霍英东又以“售楼说明书”促销楼盘。此法一出,全城震撼,四方街百多幢楼宇的过千套住房不消一日便被抢购一空。

1955年,霍英东又以130万港元买下香港铜锣湾利园山地皮,同样以“卖楼花”的方式兴建了楼高17层的蟾宫大厦。此大厦不仅当时全港最高,由于傲视整个港岛区,亦标志着霍氏王国的兴起。其后霍英东又与友人合作,继续在铜锣湾一带扫地皮起楼,财源滚滚。

霍英东活跃于香港商界的同时,积极参与澳门赌业发展。1961年,霍英东与皇仁书院学长“赌王”何鸿、“赌圣”叶汉及叶德利等人联手,成功投得赌牌,成立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当年即投入大量资源发展配套设施,包括购置快船,方便港澳两地交通,吸引更多客源,同时斥资约7000万港元,兴建海上赌船及号称全世界最大的葡京赌场等。

自此以后,濠江赌坛彻底变天,澳门赌业迅猛发展,霍英东从澳门赌场所得收入,也动辄以亿元计。其后霍、何两位老同学因娱乐事业发展方向产生争拗,霍英东辞去澳娱董事长职位,逐步淡出赌坛,2002年霍再将价值约60亿港元的股份全数拨入“霍英东基金会”作慈善用途。霍英东曾自豪地说:“没有我,澳门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何鸿!”

霍英东白手兴家的事业,并非想象中平坦。由于朝鲜战争时向祖国大陆运送物资,坊间传出霍英东将被递解出港的小道消息。最广为人知的是1967年,霍英东伙同友人斥巨资,兴建尖沙咀星光行。但落成招租时,先有英资的香港电话公司拒绝为客户接线,后有美国领事馆下令,明确宣布所有星光行的租客都不能买卖美国货,连美国制造的收款机也在禁售之列。最后霍英东只得以低价,将星光行贱卖给英资企业。他对此曾言:“自问一日三省吾身、问心无愧,也心安理得。”

1967年“反英风暴”后,霍英东加强了跟内地的联系。他经常邀请李嘉诚、冯景禧、郭德胜、李兆基、王德辉等人到家里吃饭,让内地官员与他们见面、接触。1971年,他还带李福兆、郭德胜到内地观光、旅游。随后,霍英东瞄准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毅然到内地寻求发展,成为最早进军内地的港商。1978年霍英东斥资兴建广州白天鹅宾馆,成为广州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并接待过布什、邓小平等多位中外领袖,不仅为大陆带去现代化商业管理模式,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

此后20多年,霍英东在内地的事业全面展开,并在多个省份投资酒店及修桥筑路等基建工程。

在北京,官方盛赞其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在香港,不分党派,不论背景,各界人士都对霍英东推崇备至,对他的逝世深表惋惜和哀悼。

猜你喜欢
霍英东澳门香港
霍英东捐赠字典
霍英东捐赠字典
天安门上痛哭的香港富豪霍英东
澳门回归日
香港ifc商场
香港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