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安邦
北京之行,意义非凡。其中长城之旅,体会颇深,遂据照片及回忆,记下那梦回远古的传奇之旅。
一路风景,一路企盼,向着记忆深处的雄伟之地——长城。
车未到,景已至,进了山,居庸关连绵不断的城墙与高耸的烽火台已闯入眼帘。随着山川的起伏忽隐忽现。据我舅舅说,这里曾是屯兵的地方,也是保留至今的野长城之一。
过了居庸关,车行不到一刻,便到了儿时我曾到过,并无数次梦见的圣地——八达岭。
站在长城脚下,已颇感它的威严,它以不断的身躯依山而上,翻过山头,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北京的天气,大太阳大风,我带上雪地手套,背上摄像机,挎起照相机,迎着晌午的冬阳,踏上了我期盼已久的登长城之行。
因表妹尚小,我舅舅一行减缓了速度,我却放开了步伐,穿梭于如织的游人中。脚踏一块块板石,仿佛又梦回远古,随着益陡的石坡,我不禁感慨:“当年的士兵是以怎样的体魄与毅力奔驰于这陡峭曲折的岩墙之上呢?”
我停下脚步,迎住猛烈劲厉的山风,向城墙外望去,一片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峻岭之间,尽显巍峨之势,陡坡之上,一览无限荒凉。枯草、碎石遍布其中,长城却迎着湛蓝的天际,远上于白云之间。不知当年的胡人是如何骑着马,迎着飞箭一次次冲锋直上的。更难以想象古时的劳动人民是如何将一块块巨石背上岩峭,筑成这屹立千秋的雄伟工程。我随着长城,翻过了一座座山头,奔向目的地——八达岭顶峰。
踏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路,霍去病、卫青大将军的战歌似乎徘徊于耳边。胡人的马蹄激起的尘土席卷天日,汉军的战鼓震慑八方。“半卷军旗出长安的豪情在这曾抵御了胡俘一次次进攻,曾撒下过一次次血汗的长城之上再次涌来。穿越亘古的长城,依然未倒。
在游览路线的尽头,我到了顶峰.站在最高点,我望见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而长城却望不见尽头,仍然以王者的气概跨越于令众多探险者望而叹止的崇山峻岭之上。曲折着奔向新的远方。
岁月的流逝也曾带走过一些岩尘,但长城那不折的精神却未被历史的长河冲走,中华民族那不屈的尊严也未曾动摇。长城,今已是游人如织的名胜,而古时却是立下卫国之功的边关工事。秦汉之后,中华民族曾面临过新的危机,侵华日军踏过了卢沟桥,却最终未能越过中华儿女用血泪与信念筑成的新的长城。
前人留给我们的,亦复如是,世间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庄子有云:“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信,不久后,一座全新的长城将出现在我们面前,继承了古长城的精神。
我没有久留,拍了几张照,开始了返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刻已深有体会,来时曾苦力攀登,返时却不得不靠麻木的双腿稳于来时奋力攀上的陡坡上而不至于滑倒。
我在日暮中結束了此次的长城之行,此时,长城上下,已被洒上无限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