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侠
朋友的儿子明明三岁多了,活泼乖巧,人见人爱。
那天我去他家做客,我将买来的苹果放在沙发前的小桌子上,明明主动拿了一个给我,我边接苹果边夸他:“谢谢明明,明明好乖。”
明明更主动了,又拿了一个递给他的爷爷,他爷爷却推让:“不用不用,你自己吃吧,爷爷自个儿去拿。”明明又转身递给奶奶,奶奶竟也拒绝:“乖孙子自己吃,奶奶不吃。”明明犹豫了一下,将苹果递给正在厨房里的爸爸妈妈,爸爸谢过之后,也没有将苹果接过去,明明不甘心,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妈妈身上,谁知他妈妈也如此,只是赞赏却不接苹果。
好一会儿,明明才从厨房里出来。热情没人领,他极为失望。见状,我赶紧说:“明明会选苹果,刚才给叔叔的苹果好甜,再拿一个给叔叔吧。”听我这么说,他就把手中那个“送”不出去的苹果递给了我。我边吃边赞赏,明明脸上的不快才慢慢消失。
吃午饭时,明明又勤快地去给大家搬凳子,他的爷爷马上制止,并拿来一张小凳子让明明坐,明明极不情愿地坐下了。对此,颇有感慨的我想起了另一个孩子的长辈们的做法。
园园是我表哥的女儿,也才四岁多,聪明伶俐。一次我去表哥家串门,表嫂切西瓜时,家人都没主动拿,而是让园园将西瓜片逐一分发给大家,园园不断地赢得感谢。晚上,我们一行六人一起出去逛街。到一家冷饮店前,我掏钱买了七个蛋筒——特地多买了一个,让园园一人吃两个。后来,园园见爷爷先吃完了,就将手中的另一个递给了爷爷,爷爷竟没推让,接过后说了声“谢谢”,便把那蛋筒吃了。园园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对此也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应,似乎觉得爷爷这样做合情合理。
我感到纳闷,后来慢慢回味了那个细节才恍然大悟,原来爷爷的举动是高明的,他是在有意识地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尊重老人的良好品质。园园的全家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在刻意地实践着。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孩子递过来的东西,很多家长像明明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样,选择谢绝的方式。在大人们眼里,孩子是家中的小宝贝、小皇帝,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甘心情愿为孩子付出一切,而孩子有意或无意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作一点点贡献时却时常难以达到目的,不是没人领情,就是被制止。如此,孩子想关心别人、尊敬长辈的思想刚一萌芽,往往就这样被无情地掐掉了。孩子只有获取,无须付出,久而久之难免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性,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冷暖的自私自利思想。这时长辈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试图促其纠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是适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悔莫当初。
园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乐于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东西,给了我们家长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要注意坚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懂得关心他人,尊重老人,要心地无私乐于奉献。如此,孩子才能自立自强,懂得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