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华
不求学习第一,但求健康成长
在武汉市一次语文知识竞赛中,儿子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虽然只是第五名,不是第一名,但我和他妈妈都非常高兴,鼓励他以后要更努力地学习。我们对他总的要求是,学习成绩要好,但不强求得第一;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生活中,我们从不压制他的情感和思想,所以,他的性格很开朗,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们讲。他还经常跟我辩论一些问题,而我常常把他当做一个成人来对待,并不强求他一定要依从我的观点。处理家庭事务,我们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属于他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装修房子时,他的房间就用他喜欢的色调,尽管那个色调与我们家的整个色调不太一致。在穿着上也是尽量满足他的喜好,只要式样不是特别怪异,他爱穿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
鼓励孩子广交朋友,包括女生
孩子小的时候在外婆家生活,也许是管教太严的缘故,他的性格有些内向。当我们有了房子以后,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就有意识地改变孩子的性格。我们常常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鼓励他与大多数同学包括女同学交往,让他在交往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我们还鼓励他与同学相互串门,有同学到我们家里来的时候,我们也表示真诚的欢迎,并让他把家里的食物拿出来供大家分享。这样就培养了他待人接物热情大方的个性。
给孩子一个宽松而有边界的成长空间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不仅需要物质空间,更需要心理空间。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但这种宽松也是有边界的。我们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但并不是每天时刻盯住他,要他这样或不准他那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是知道他做了些什么,然后在某些方面或某件事上进行引导。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只要他做了,做好了,就行。至于他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我们就不干预。我们允许孩子上网,玩游戏、下棋、聊天都可以,但每周只可一次(如果学习需要可另加),且不允许到外面去上网。再如,平时上课时间紧,不要求孩子叠被子,但星期六、星期天要求他一定要做这件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知道,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自作主张,但有些规则我们一定要遵守。
带孩子参加社交,让他懂得社交规则
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对他的教育也是可以延续到将来的,所以我们着意让孩子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给他营造一个真空环境。逢年过节,人情世故,只要方便,我们都带他参加,让他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社会交往的常识。比方说,在餐桌上,客人怎么排座次,怎么入席,怎么称呼长辈,怎么敬酒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一些真实的人与事,自然而然,他就了解了社会的本来面目。
“敌进我退”,安全度过孩子的青春期
孩子上初二时,显得有些叛逆了。对很多事情,他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当我们与他的观点相左时,他就会斥责我们老土,大声叫嚷说与我们之间有代沟。我们知道他这是青春期的叛逆表现,因此,就有意避让,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商场为他买鞋。他看中了一款,价格不是问题,可是那样式太成人化,太花哨,我和他妈都不同意买。后来我们就对他说:“现在不买,过几天再来,好吗?”几天以后,我们问他那鞋的事,他却说不想要了。在那段时期,他特别喜欢与我辩论,说美国的教育制度好,日本社会先进等等,我就跟他讲美国教育也有其弊端,日本社会也有其落后的方面,让他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字博士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教育的思路则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运用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批评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中要避开三大高压线:忽略孩子的存在、强迫、破坏性的批评;还要避免两大陷阱: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亲子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及亲子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这也是我最后想对所有家长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