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婧婧
“昨晚你看《Discovery》(探索)了吗?”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2005年10月26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映后,掀起一阵“纪录片热”,人们发现,原来《探索·发现》、《国宝档案》、《见证》、《唐人街》等纪录片这么好看。
“每次看那些纪录片,比如像讲述海底世界、原始森林、宇宙星云等,有一种心灵探险带来的刺激!”一贯寡言少语的江禾聊起纪录片就像变了一个人。
关注纪录影像的人,有个时髦的称谓一“纪录片族群”。“纪录片族群”多是由一些知识阶层的人群构成,受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这一点不分民族、种族和国界,尤其是热爱探险发现类片子的人,好奇心理可能更强烈些。实际上,“纪录片”能记录一片新天地,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形成的。因为主流电视、电影离现实越来越远,而且有了电脑特效,在故事片中任何场景都可以被虚构出来。人们现在更想看一些真实的场面,这些只能在纪录片中找到。人们从那些不同寻常并感人至深的纪录片中,发现了一些影视片甚至好莱坞大片所不能拥有的特质一真实性和知识性。在编造的戏剧性显得越来越惨白的今天,善于捕捉真实事件的新纪录片具有曲折情节所带来的观赏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纪录片能够重现辉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活于快节奏中的人们习惯于纪录片的生存方式,像“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电视新闻实时纪录等,媒体记录生活并实时传播已经影响了普通人的阅读习惯。
从事文字工作的江禾就是出于“好奇心”而迷恋上科教纪录片的。现在他收藏的DVD,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然、人文风俗等科教片。观赏《探索》和《国家地理》的“纪录片族群”至少在精神层面、思想活动上有了变化。他们开始不满足于新闻、电视剧、体育和娱乐这四大块电视快餐,有了新的发力点和追求。
对“纪录片族群”来说,“纪录片”代表了一种时尚精神。当然,时尚不是简单的服饰衣装,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代表了一种进步。喜欢纪录片,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心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渴求。较之书本,纪录片采用多媒体视角所展现的“知识,更形象也更丰富。纪录片为人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生活“内幕”,让人们生活得更真实。在“纪录片族群”眼里,纪录片描画的,是整个世界,甚至宇宙。
在一家网络公司搞开发的孙桐同样是“纪录片族群”中的一员。“纪录片是对原生态的一种收集和发现。记录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探索新知的过程。纪录片的忠实记录,给了人们一个思考和认知的机会。我喜欢尽可能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我所不知道的事情,纪录片是最好的方式。”孙桐如是说。
“好的纪录片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人文价值,当未来人们想了解今天的自然、历史与文化,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纪录片。”这是一位从事了20多年纪录片创作的导演的心声,“中国影视节目在国际得奖最多的还数纪录片,相信纪录片能够真正成为观众所喜爱的一个片种。”
现在,很多纪录片都在向“四化”迈进一知识化、娱乐化、时尚化、剧情化,这是一种进步。纪录片越来越好看了,“纪录片族群”自然越来越庞大了,这也是一种“进步”,至少可以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