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娟
杂志上曾登过这么一则故事: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教师们就把孩子们带到海边去玩儿。他们不敢让孩子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孩子们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儿。
孩子们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儿得尽兴了,孩子们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儿上岸后,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了,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形成了一小圈儿“天体营”。
校长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冲上前去呵止——但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而这一等,免去了太多的麻烦。在这几秒钟里,他发现其实并没有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孩子没有注意到这道别样的“风景”,傻傻的低年级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就这样,小女孩儿们的“疯狂”举动不曾惊动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海滩上仍然是一片天真欢乐。
不敢想象,如果当时校长一声大吼,会给那次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大的尴尬。那些小女孩儿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这可能就会成为这些小女孩儿们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现在,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是啊!孩子本是无心,而大人又何必有意呢?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断喝“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成为问题的。
我十分欣赏这位校长的做法。可是前不久,我家里也发生了一件类似这样的事,让我不得不感叹我们这些做大人的“想象力太丰富”。
那次,女儿上学忘带钥匙了,让我帮她把钥匙送到学校。当我照她所说找到钥匙时,突然发现手中的两把钥匙上一个贴着“情”字,一个贴着“人”字,鲜红、晶亮,分外夺目。这真让我吃惊不小:“情人”,这是什么意思啊?
尽管我知道这孩子可能只是为了给钥匙做记号,但区分钥匙干吗偏偏用“情”“人”两个字呢?才多大的孩子啊,真是的,什么字不好用,偏偏对这两个字情有独钟?我越想心里越觉得不对劲儿。怎么办?我提醒自己:且慢着急,且慢生气,还是先耐心听听女儿怎么说吧。
于是,我足足忍了一天,耐着性子等女儿放学回家。等到晚饭后,我装着不经意的样子“顺便”问了女儿钥匙上面的“字”是怎么回事。
你们知道女儿告诉我的是一个什么理由吗?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理由了。那天,女儿正想给钥匙编上号,好日后方便开抽屉。巧得很,她刚吃完的面包的包装袋上有四个鲜艳的红字“情人桥包”。女儿很高兴:四个字剪下来正好贴在四把钥匙上,不是比再做四张有编号的标记更方便、更漂亮吗?于是,“情”“人”“桥”“包”就成了女儿四个抽屉的编号。在她看来,这和“1”“2”“3”“4”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拿起钥匙就可以想起美味的面包,多好的感觉!
其实,孩子的心原本很简单,许多事常常是让我们大人给“复杂化”了,而且越弄越复杂,也让孩子以超出他们年龄的速度“复杂”起来。到头来,本当承担主要责任的大人还要责怪孩子:怎么“乌七八糟”的事情知道得那么多,学得那么快?唉,我们这些不可理喻的“大人”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