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如何引进外资银行

2006-04-25 01:42
银行家 2006年4期
关键词:巴西政府国有银行外资银行

董 祎

在前一段有关银行改革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争论中,“拉美化”被反复提起。作为拉美主要经济体的巴西,银行业开放的过程是如何开始的,效果如何?有何经验?

1994年以前国际银行资本在巴西的发展情况

在1994年巴西银行改革之前,总体上讲,巴西的银行业被两类银行机构所控制:国有银行和私营银行。在国有银行阵营中,巴西银行和Caixa Econ^omico Federal占据主导地位;而私营银行由Bradesco、Itau和Unibanco等少数几个大型银行所控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外资银行就开始了在巴西的经营活动。1964年,巴西银行业开始改革,政府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依据互惠原则,外资银行获得了在巴西境内开展业务的权利,但同时必须严格服从巴西政府的各种限制措施。由于储蓄和贷款业务对一国银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西政府严格限制外资银行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 还对外资银行的投票权和股份做出了上限规定,分别不能超过33.5%和50%。

因此,20世纪的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仅局限于为本国的跨国企业和少数的高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而别无其他选择。在严格的政策约束下,国际银行资本进入巴西的速度缓慢。表1显示了1994年以前外资银行机构在巴西的发展情况:从数量上看,1988年至1993年间,共有1744家新的银行机构出现,而其中外资银行机构只有137家,这一数字在1994年甚至出现了倒退。从外资银行机构数占巴西整个银行机构数的比重上看,1994年只有2.01%,足以表明外资银行在巴西银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微不足道。

《加强和改革全国金融体系的计划》和国际银行资本的进入

论及巴西的银行业,不得不提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货膨胀一直困扰着拉丁美洲国家。在巴西,通货膨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抬头,随着它的恶性发展,巴西政府反通货膨胀的力度也不断加大。1986~1994年间,政府连续出台了7个反通货膨胀计划,但前6个计划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尽管面临持续的高通货膨胀,巴西的银行业仍能够适应环境,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还获得了巨大的利差收入,成为巴西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根据巴西中央统计处(IBGE)的统计,1991~1992年间,通货膨胀为银行带来的收入占金融部门附加值的40%以上。原因之一在于早期重视技术因素,巴西银行部门的支付体系非常敏捷,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资金闲置状况的出现。

但是通货膨胀却是毒品,当演变成恶性之后,只有采取更为严厉的办法。于是,不得已在1994年通过了雷亚尔计划。雷亚尔计划自然会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一些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银行不良贷款急增。通胀率的迅速下降严重威胁了银行利润,银行业利润从1993年的90亿美元下降到1994年的4.5亿美元。

国有银行的问题最为突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财政不平衡造成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性问题就使大多数国有银行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私有化来对其进行救助。清除有问题银行和国有银行私有化的过程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进行,雷亚尔计划实施的时候,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大萎缩了。1994年底,巴西最大的两家国有银行被中央银行接管。

真正的改革发生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在1995年墨西哥危机中,巴西的银行部门遇到了流动性危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流动性危机并没有转化为系统性危机。1995 年11 月卡多佐政府颁布的《加强和改革全国金融体系的计划》 (PROER)的实施为巴西成功摆脱银行业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ROER计划包括以下措施:降低外国银行进入巴西市场的“壁垒”,取消对外资银行在投票权和股份比重上所实施的限制;鼓励银行并购,清理一批无生存能力的银行;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巴西于1994年开始接受《巴塞尔协议》);为2万雷亚尔以下的个人储蓄者设立了存款担保,等等。从上述措施中可以看出,PROER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兼并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 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 阻止金融风险的扩散。金融体制的重建过程为巴西银行业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银行数量的减少;国有银行规模缩小;外资银行参与程度增加。

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目的在于借此解决巴西政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外资银行兼并无生存能力的银行能够较为快速地解决当地银行的困难,减轻央行提供再贷款来救助的压力。同时,外国银行进入巴西市场,能够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带来外汇收入。此外,通过与巴西当地银行机构的竞争与合作,提升巴西银行的竞争力,逐步减少银行对利差的依赖,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巴西政府并没有急于求成,始终把挽救经营效益差的银行作为政策目的,对外资银行的进入资格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988年联邦宪法严格限制外资银行机构的规模。由于宪法并没有对如何组建巴西金融体系进行规划,也没有对外资银行在巴西银行业的地位进行说明,因此,在外资银行的进入资格上,巴西政府采取了一事一议的原则,在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总统有权通过颁布法令的方式允许新的外资银行进入巴西。但要求所有在巴西开设新的银行分支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兼并或收购现有的经营不善的银行, 以联合方式控股。

国际资本对巴西银行业的热衷

巴西在银行体系引入外资的愿望获得了国际资本的回应。由于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的解除,当巴西银行业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度过难关的时候,成熟经济体也同样面临着走出国门,到新兴市场国家寻找新的投资场所的问题。

对于国际金融投资者来说,到巴西投资极具吸引力。巴西是发展中的大国,拥有拉美国家中最庞大的金融体系, 银行资产占拉美银行总资产的46%,这无疑为外资银行达到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1994年,巴西GDP达到了5167亿美元, 人均收入为3285美元, 表明国内消费者对于银行业服务的需求潜力巨大。此外, 巴西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都高于其他拉美国家。统计数据显示, 巴西主要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6.6%, 略低于美国的17.5%, 但高于阿根廷、墨西哥、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且,虽然表面上看,银行业被强大的国内银行占据,但巴西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实力相差悬殊。如表2所显示,尽管国内价格稳定后,巴西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已经有所改观,但是仍比成熟经济体低很多,外资银行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所以,当巴西政府向外资银行敞开大门后,大规模并购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巴西金融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始于1995年。外资银行对于兼并当地银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巴西政府规定,愿意兼并中央银行接管下的银行的外资银行可以享受巴西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优先挑选资产质量好的银行。1996~2000年是巴西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并购高峰期,期间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并购事件共42起, 涉及本国私人银行的合并、国有银行与私营银行的合并以及外资银行并购本国私营银行或国有银行。这一期间规模较大且有一定影响的并购案有: 1996年,汇丰银行收购濒临倒闭的国内大型银行Bamerindus;1998年西班牙毕尔巴赫—比斯开银行(BBVA)全额购买艾克塞尔经济银行(Excel- Econ^omico);1998年意大利、法国和巴西共同控股的苏达梅里斯银行(Sudameris)收购南美银行(América do Sul);1998年荷兰银行收购雷亚尔银行(Banco Real);2000 年西班牙桑坦德银行(BSCH)收购了资产价值达150亿美元的圣保罗州银行。从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来看, 截至2000年9月, 在巴西境内最大的5家外资银行分别是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资产总额为286.82 亿美元)、荷兰银行(资产总额155.81亿美元)、美国波士顿银行(资产总额93.15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资产总额91.26亿美元)和美国的花旗银行(资产总额87.98亿美元)。

在1995~1998年间,外资银行分行数目急剧增加,外资控制的银行数目占整个银行业机构数目的比率在1995年是2%,到了1998年已经增长到接近15%(见表3)。

有趣的是,虽然美国银行在巴西经营时间较长,但1996年的外资银行兼并浪潮是由欧洲银行掀起的。欧洲的银行在众多的外资银行中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而且表现活跃,在巴西最大的两家外资银行是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和荷兰银行。美国银行的扩张速度较为缓慢,也许是因为它们进入巴西的时间较早,已经适应了巴西高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似乎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

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作用

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快了巴西银行业的并购重组步伐, 优化了银行资产, 提高了金融资产质量,同时也强化了巴西银行业的竞争机制, 推动巴西私营银行改善效率,提高竞争力。从整体上讲,对银行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巴西1999年的雷亚尔危机中, 投资者纷纷逃离, 出现资金短缺的局面。相对巴西本国银行而言, 外资银行所受到的震动比较小, 很快进行了调整, 对稳定巴西银行体系起了积极的作用。

外资银行市场份额迅速增加。长期以来,巴西国内银行从高利差中获利,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不足,导致巴西银行业的总体效率低下。当更有效率的外资银行参与到竞争中来时,夺走市场份额自然是非常轻松的。1993~1995年, 外资银行吸收存款和资产比重增幅不大, 分别从4.83%和8.35% 增加到5.4%和8.39%;1996~2002年, 其吸收存款和资产比重则从4.36%和9.79%迅速增加至19.82%和27.38%。而国有银行、私营银行的资产比重不断下降。从1993年的50.85%和40.67%分别降到2002年的34.65%和36.93%(见表4)。

外资银行并不天然充当不良银行的救世主。在外资银行进入巴西银行业的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外资银行在开始的阶段,确实兼并过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例如Bamerindus),但逐渐地,它们所接管的银行不再是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后来,随着私营银行的发展,他们承担了救助坏银行的责任。

国内并购加剧,银行集中度提高。1995年至1999年年底, 为规避风险, 许多中小银行主动寻求合并对象, 力图通过合并增强自身实力(见图1)。这一时期巴西全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数量从1995年12月的240家下降到了2002年12月的166家。银行业并购重组减少了银行的数量, 但银行的规模及资产则不断扩大,银行资产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2002 年年底,前10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也从1995年12月的63.4%提高到了2002年12月的75.7%,而前20大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的更多,从1994年的75%左右增长到1998年的89%。

国内银行仍然在银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外资银行并购浪潮之后,巴西国内的私营银行并没有被外资银行打垮,而是主动地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不断改进效率,同时通过并购有机地扩展业务,提高规模效益。外资银行并没有通过控制当地的银行成为巴西银行部门的主导者,私营银行保持了在当地银行业的主导地位。正如某学者在他的研究中写道:“巴西国内的私营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具有许多可以开拓的优势,它们比外资银行更加能够适应巴西银行市场的独特性,它们在高通胀情况下锻炼了很好的适应能力,所以能够积极的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和融合。”此外,尽管国有银行的资产比重有所减少, 但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 巴西国有银行的实力仍然比较雄厚, 特别是联邦政府控股的巴西银行,在拉美最大的15 家银行中位居榜首, 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稳定经济政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外资银行、私营银行和国有银行的资产分别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7.4%、36.9%和34.7%。2005年9月,巴西前12大银行中,有3家是国有银行,4家外资银行,4家私营银行,1家外资参股银行(见表5)。自始至终,两大国有银行巴西银行, Caixa Econ^omico Federal一直占有较高的地位,到2005年9月底,两家银行的资产总和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27.6%。

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贡献在于提高国内私营银行的竞争力。数据表明,巴西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经营特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虽然外资银行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但外资银行在经营行为方面甚至比国内银行更加保守,以2005年9月底的数据来看,外资银行总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是33%,低于国内私营银行38%的比率。而在债券的投资上看,外资银行债券占总资产的比重高出私营银行和国有银行10个百分点。从外资银行收入结构上看,投资于债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私营银行5%,而贷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却低于私营银行4%。

但是,外资银行却有效地刺激了当地私营银行的效率。1998~2001年间的数据表明,私营银行在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指标上的表现比外资银行更为出色。

经验与启示

外资银行进入对于巴西金融体系起到了稳定作用。巴西政府在面临银行业危机的情况下,通过有选择性的引进外国银行资本,成功地对本国的银行体系进行了重组,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事实证明,巴西能够较快地度过1999年初的货币危机从而避免破坏性更大的金融危机,是与这一时期适当的引进外国资本相关的。可见,发展中国家引进国际金融资本应该适时、适当。其中适当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从一定程度上说,巴西政府引进国际银行资本是面临危机下的一种被迫的选择,但仍然十分强调外资银行进入资格。巴西政府态度积极,但没有急于求成,把握了节奏。

外资银行的贡献在于刺激了国内私营银行的效率。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应的影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公认性的结论。例如:引进外国银行资本有利于提高一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效率,有利于国内银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等等。巴西的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尽管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强于巴西当地的银行,但是事实证明外资银行的经营效率并不如国内的私营银行,而且外资银行在投资组合方面比当地银行更为保守。这正是东道国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巴西银行业重组的最终结果是,国内银行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稳定经济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私营银行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面对外资银行激烈的竞争,私营银行积极应对,改善自我,实力不断增强,其市场份额、经营效率始终能够与外资银行相抗衡,并在挽救经营不善的国内银行方面承担了必要的责任。外资银行的大举进攻并没有打垮巴西的银行业,反而使它们变的更加具有竞争力。

政府在国际金融资本并购本国金融机构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不完善, 信息缺少透明度, 金融监管不到位, 在强调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 政府对银行重组的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是银行重组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 由于巴西联邦政府制定了可行和适宜的政策和资金援助计划, 在金融改革中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的导向作用, 因此巴西金融业的并购重组进展得比较顺利, 近年来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

责任编辑:刘 佳

猜你喜欢
巴西政府国有银行外资银行
模拟坟墓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外资银行“播种”自贸区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
外资银行四家首获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