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的集成融合

2006-04-24 09:26陈锦涵
企业文明 2006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政治建设

陈锦涵

从现实的许许多多企业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把“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有效集成融合起来对增强创新管理和文化保障、打造优秀企业、建设好“创新主体”是卓有成效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文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创知识型员工”;200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共4部分18条,集中阐述了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在我国企业界掀起新的高潮。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在增强创新活力中的作用:

清楚认识“文化”、“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含义

文化的含意。其实“在西方人类学家看来,文化是个很具体的东西。文化是指一种形态化的具体事物。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和区域性的民族社会现象。它内部可以划分成四个层面。第一,社会的经济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常讲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文化的第一层面;第二,是这个社会中人和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这些网络所采取的制度化形式,这是文化的制度层面;第三,是指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它的精神产品、宗教、艺术、它对自身制度的意识和解释等;第四是指这个社会的行为价值系统。上述四个层面组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

“企业文化”的含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认为企业文化有两个本质属性,它既是相对于社会文化形态的一种微观文化,或称之为亚文化;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属于一种管理科学。它的核心特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著作者[美]彼得·圣吉在书中指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不是一种神妙和高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有其具体可行的做法、技巧,与经由不断修炼便熟能生巧的一种艺术”。“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五项修炼。”

所谓五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队学习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遭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己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系统思考不断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在增强创新活力中的作用

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集成融合增强创新活力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概念产生于同一个历史背景,是社会生产新阶段的产物。

企业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西方文明出现了重大变化。文化的发展出现新情况。首先是检讨反思性。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否定(战争、环境污染、技术异化)因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理性非至上性,人类文明活动不可以被完全视为一种纯理性的知识化现象。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继续向人类提高物质文化产品的同时,如何减少外部不经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污染和社会危害,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推御的社会责任之一。再次是注重精神文化价值。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背后是人的精神危机,是信仰的缺乏、观念的支离破碎和精神家园的迷失。人成了物质的奴隶、精神的流浪汉。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文化的融合与会通作用,人类社会的管理将永远不可能通过超越权力与财富的追求而获得道德与正义的进步;认识到“人是文化动物”,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管理史上的“文化人”时代。于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文化管理学在美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它研究的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

时代呼唤“学习型组织”的产生。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指出:“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探讨,以致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都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愈来愈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政府各部门不仅已被分割各自为政,且被各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有效运行的机器。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于这种分割的思想上,这也无可避免的造成竞争。……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了管理努力的重心。”

“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同气”相求、“血脉”相通、功能互补、作用倍增。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企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也可能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障碍。要打造与时俱进、适合当前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嫁接优秀的“文化基因”,就要对组织进行创新,相应地也要进行文化创新。而“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可执行的“技术”措施来操作、兑现。而“学习型组织”作为“最具竞争力的管理技术”是企业文化改造与创新的最合适的“利器”。对“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进行有机的集成和整合,打造强势企业已被越来越多企业所认同,并已产生不少成功的经验。

“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创新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起到积聚创新人才培养基作用。由先进企业文化打造的和谐发展的企业是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很好地担负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能力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化解矛盾,发展生产、提供生活保障,为人们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身心条件,能使企业形成积聚人才的大本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人才资源基础。

其次能为创新管理适配文化条件。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企业就是创新的主体。有学者认为“奴隶社会劳动力是最希缺资源;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的要素是知识,是不断创新的技术。”对知识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新文化管理。要实现创新文化管理就要把“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有机结合起来。

再次能为建设政治强、思想好、技术精的创新团队夯实政治文化基础。用先进文化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更需要现代的文化管理方式来实现。集成融合“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对充分发扬民主、统一思想具有很强的操作功能,因此是能够提供现代企业创新的政治保障。

“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在推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增益作用。首先,为保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就要求增强组织创新的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并已被纳入“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企业的创新活动必将引领相关单位创新的联动,对全社会各类组织产生示范效应。再次,由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其创新文化管理必然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全社会的创新文化的构建,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党中央提出“企业创新是推动国家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形成符合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要求的科技布局。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要求。

如何集成融合好“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

政治因素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模式。邓小平同志说过:“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所谓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文化为政治服务,政治对文化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我们也把政治作为决定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因素来考察。首先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的严峻形势。其次是企业对国家政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考验。企业要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面前,能否找准自己的生存的立足点和发展的出发点,应该说我们不少企业还没有具备前瞻性的素质和很好的适应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软实力”的企业文化尤显重要。再次是企业自身的政治素质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其最致命的弱点除了缺乏科技创新和文化力支撑之外,政治作用不可小视。有学者对我国公司(企业)政治作研究著述认为:“只要有组织就有政治”、“公司政治无处不在”。只有正视公司的内部政治、构建起良好健康的公司“小政治”观,同时关注公司的外部的政治,建立起开放和谐的公司“大政治”观,才能驾驭公司政治,实现兴业报国的远大理想!聪明的企业家会很好地把政治这个重要社会资源转变成社会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思想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情况。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题为《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2005·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指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行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领导人重视和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数仅占35.1%。有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的企业不足三成。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企业经营者感到最满意创新中,“文化创新”仅有8.8%;认为应加强“文化创新”的仅占21.5%,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46.2%),内部共识(38.4%)和内动力(33.9%);认为没有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27.3%)和找不到适应的专业顾问(26.7%),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16.4%),不想花钱(13.3%),不知道如何做(13.1%)和不清楚企业文化的含义(6.6%)。

二是企业职工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企业职工反映看,福建省总工会日前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2%的职工认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是虚的,有65%的职工认为企业文化只是领导确定的管理模式,有71%的职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口号化了的精神,有53%的职工认为企业文化没有创新,缺乏新意。一些国有企业直接引进国外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和操作行为准则并制订了一整套管理文化、品牌文化,但却丢了“根本”。甚至有职工直言在他们企业,企业文化只能在文体活动边缘兜圈子,根本上升不到一个实质层面。而且还多少带有欺骗的色彩。

有关管理部门,对企业文化这个新兴的文化形态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指导、推动不力。在企业文化引进初期,不少的管理者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以排斥,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有所认识,但介入有限,经常缺位,为社会上各种咨询、策划机构以及一些不大相关的社会组织和单位以营利为目的各种市场商业化活动提供无限空间,由于良莠不齐的机构又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有少数机构、少数人盲目引导,搞形象工程,为企业在市场不正当竞争推波助澜,干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要把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搞好,就应该上升到关系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工作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紧围绕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眼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创新活动,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等思想政治的“基因”植入企业文化的内核,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气派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巨大竞争实力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

(作者系福建省企业文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学习型政治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