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桔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06-04-19 11:37朱黎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7期
关键词:乌梅腹痛西药

朱黎明

摘要目的:观察仙桔汤结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3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对照组为6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BS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仙桔汤加减

笔者2004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与西医治疗进行对比,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共选取7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42.7±16.8岁;病程1~30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1.6±15.3岁;病程1.5~28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修订的罗马Ⅱ诊断标准(1年内发病至少累计≥3次,以稀烂便或黏液水样便为主,伴腹痛或腹泻,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并做大便常规、血生化及肠镜检查等,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中药以仙桔汤加减。处方:仙鹤草、败酱草各30g,炒白术、茯苓各18g,桔梗、乌梅、炒白芍、苦参、炒薏苡仁、焦三仙、鸡内金、陈皮各15g,炒木香、甘草、槟榔、厚朴、炒扁豆、炒山药各l0g,黄连8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西药:硝苯地平片,每次lOmg,每日3次;谷维素片,每次20mg,每日3次;维生素B片,每次20mg,每日3次,均口服。②对照组:除口服治疗组西药外,另口服洛哌丁胺(易蒙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mg,每日3次。两组均以6周为1疗程,完成1疗程停药观察6个月后统计疗效。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将主要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分为无症状、轻、中、重4级,无症状0级(0分),轻度为I级(1分),中度为II级(2分),重度为Ⅲ级(3分)。

统计学方法:资料以比率和(±s)表示,采用检验。

疗效标准①痊愈: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每天大便1~2次,成形,无黏液,症状积分为0分,并稳定半年以上;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0.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01)。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0.01);对照组除腹痛、腹胀症状积分下降(<0.05)外,其他症状积分变化不明显(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01)。

治疗开始前11天内,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出现轻微的头晕、面红等反应,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腹痛范畴,主要因情志失调,致肝郁脾虚,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痛泻始作。另外,饮食、劳倦、寒热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与发病也有密切的联系。仙桔汤是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所创之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的新方,有疏肝和营、升清降浊、消补兼备的功效。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去白槿花,改乌梅炭为乌梅,加强了酸涩收敛的作用;另加苦参、黄连、败酱草清热燥湿、消炎止痛;炒薏仁、炒扁豆、炒山药、炒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陈皮和中化湿、理气醒脾;藿香、厚朴行气、燥湿、化积;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化积。诸药合用,泻肝补脾、祛湿解毒、调和气机、消导化滞、涩肠止泻,故痛泻应手而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以上诸药对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可抗菌解热止痛。本组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较单纯西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乌梅腹痛西药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望梅止渴话乌梅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