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明 张 峰 车献涛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病因、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1例,好转5例,死亡8例。讨论: 本病死亡率和后遗症率高,应引起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 颅内出血
婴儿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引起颅内出血是婴儿期急重症之一,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遗留严重后遗症,有文献报告全部治愈者不满半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区中医院自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的34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4天,最大为3个月,均为母乳喂养,全部病例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其中,面色苍白28例,哭闹烦躁24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30例,消化道出血17例。颅内压增高34例,其中惊厥14例,脑性尖叫6例,昏迷5例,喷射性呕吐32例,前囟饱满紧张34例,瞳孔不等大5例,呼吸不良7例,皮下出血、瘀斑7例。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90~120g/L7例,60~90g/L18例,<60g/L9例(29.0%)。凝血时间 >10分钟11例,5~10分钟18例,<5分钟5例。出血时间正常26例,血小板正常34例。凝血酶原时间(PT) 延长34例(PT标准:生后4天内>20秒,4天后>15秒有意义) 。 腰穿脑脊液呈血性28例,大便潜血阳性4例,肝功能异常11例。头颅CT检查脑实质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脑膜下出血12例,脑室内出血6例。
治疗与转归入院后均给予吸氧、静滴维生素K15~10㎎/次,每日1次,连用3~5天,同时输新鲜血10~30ml/Kg,1~2次。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镇静剂对症治疗,恢复期予脑活素2ml/次,稀释后静滴,及胞二磷胆碱治疗,同时配合能量合剂、抗生素及其他对症处理。本组治愈21例,好转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3例。随访6例,均有1项或多项后遗症,其中单个肢体瘫痪2例,癫痫1例,智力低下1例,余2例因复诊时间短,未见明显智力障碍及运动障碍。
讨论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本文总结的34例均符合松板哲应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母乳喂养;②出生后2周~3个月突然发病;③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④呕吐、便血、皮下出血、肌注部位出血不止;⑤予以维生素K 1 及新鲜血浆后不能查明颅内出血的原因。维生素K缺乏症多见于单纯母乳喂养儿,目前对母乳喂养是本病发生主要原因看法颇为一致。典型的维生素K缺乏症现经用维生素K1预防疗效较好,但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率高,本院收治病例颅内出血发生率达70.8%,与文献报道相符 [1]。也有报道维生素K缺乏症同时伴低钙血症的发生,这也可能是颅内出血的原因 [2]。有报道维生素K1肌注后2小时维生素K依赖因子活性即可升高,5~8小时可增至正常人的75%~100%,24小时内出血可完全纠正。而输新鲜血液0.5~1小时可控制出血,进一步说明输血能在维生素K尚未起作用前可作为替代治疗[3]。从本组病例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婴儿死亡率高达31.2%,根据1979~2000年文献报道397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颅内出血率92%,病死率22%[4],致残率较高,且大多发生在母乳喂养儿,故在强调母乳喂养的同时如何预防本病尤为重要。 为此建议对全部活产婴儿出生后给予维生素K 1 5mg肌注预防。若1~3个月的母乳喂养儿,尤其是有感染性疾病的小婴儿采血及肌注部位渗血不止时,用维生素K迅速止血者应考虑本病;当有嗜睡、呕吐、面色苍白、前囟饱满、抽搐或定位体征时,可诊断合并颅内出血。应立即做头颅CT确定出血部位,同时积极综合治疗,早应用维生素K、早输血、脱水、止惊,以提高存活率,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Sutor AH,Dagres N ,Nieder hof f H.Lateformof
Vitamin KdeficiencybleedinginGermany.
Klin Padiatr,1995,207(3):89-97.
2朱萍.低钙惊厥与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
血关系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1,29(2):71.
3贾汝贤.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中国实用儿
科杂志,1994,9(4):201
4张会丰,王卫平.小儿晚发型维生素缺乏性出血
3970例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