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攻克作文关的一把“利剑”

2006-04-06 12:53崔晓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利剑何首乌黄油

写文章需要感悟,所感所悟来源于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感受和用心的积累。把对生活的感悟,写作练笔的心得积累起来,学生便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作文就会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因此,写好作文要学会感悟,善于感悟。感悟是攻克作文关的一把“利剑”。

一、品味经典,感悟“观察”

观察是写出生动文章的前提。善于观察,才能接触生活,感悟人生,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那么,什么是观察?怎样进行观察?在大多数同学的眼里,观察就是看,认真地看,看了又看。是不是这样呢?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应该怎样写”,不仅指的是作家怎样表现生活,而且还包括作家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我们不妨细心揣摩一下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一段描写,看看作家是怎样观察生活的,来感悟一下“观察”的内涵。

语段中,鲁迅先生描写了许多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为抓住它们的特征,先生进行了悉心观察,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为了解何首乌,先生亲自动手,“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像人样”。这即是对何首乌根系特征的侧面描绘,也是对“何首乌根有没有像人形的”这一现象的质疑过程,这样以来,使得观察更深入,文章也更有说服力。

鲁迅先生不仅观察细致,而且还注意运用多种观察角度。写“菜畦、石井栏”用的是平视观察法,写“皂荚树、叫天子”用的是仰视观察法,而写何首乌用的却是特写观察法。这就做到了多角度观察或选角度观察。

透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会对观察有新的感悟,新的体会。什么是观察?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观察是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用脚踩、用心想、并把所得到的材料用头脑综合起来的过程;是人们根据某种需要,对特定的对象作有目的、有意识的感知的过程。明白了这些,我们的观察就跟着丰富多彩起来。自然风光、社会风貌等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精彩。

二、善读善思,积累感悟

积累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通过观察,积累素材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要想使文章生动、深刻,还要到文章中感悟,到生活中感悟,进行生活感悟的积累。

关于到文章中积累感悟,作家茅盾曾说:“他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生活,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生活中去看看。”这告诉我们要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方能做到有所感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相机诱导”,使学生有所感悟,挖掘出他们记忆的宝藏,使其点点滴滴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唤醒来自心灵一刹那的震颤,来自内心深处的沉思和省悟,才会让作文“活”起来!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黄油烙饼》中,小小的黄油烙饼,承载了一段发生在特定年代的关于“吃”的辛酸往事,赞美了亲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在教学“萧胜吃黄油烙饼,突然大哭”一段文字时,我边让学生默读,感悟,边提问:“如果你是萧胜,吃上用奶奶生前没舍得吃的黄油烙的饼时,你的心情如何?”十分钟过去了,我什么都没讲,只看到一些同学非常激动,有的甚至眼含泪珠。我把陈雨露同学叫了起来,她激动地说:“我被文中萧胜爆发的感情打动了,我也想起了奶奶,奶奶在乡下,每次去奶奶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做的豆瓣酱,奶奶出殡的那天晚上,我又吃到她生前做的豆瓣酱,我的眼泪涌了出来……”这位同学话音刚落,马璇同学站起来说:“萧胜吃到黄油烙饼,睹物思人,对奶奶的感情一下子爆发出来。当年爷爷刚去世,我看到冰箱里面爷爷放的牛奶,篮子里爷爷给我买的点心,也难过的哭了……”一节课过去了,同学们感悟至深,意犹未尽。

除了课堂上在教师的诱导下感悟人生,同学们课下还要大量阅读,进行自读自悟。鲁迅先生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然后“自文字到文章”,“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要写好作文,学生应改变读书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的旧习,要在读书中精思、悟神、明义。在读的过程中,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的迁移,再现再创造,获得思想启迪,积累心灵的感悟,享受审美的情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要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真切。”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深入生活,品味人生。人生同样是一部百科全书,它需要你细心地去品味。个人事、身边事、家庭事、社会事、天下事……生动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需你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们总是强调“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单调,而忽视了生活中的细节。即使每天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发生的事情也不尽相同。今天永远比昨天前进一步:多学了一篇课文,多会了一道算术题。只要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你就会具有寻找素材的特殊眼光。要让学生在为人处世中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

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把这些来自书本和生活的感悟自得储存起来,日积月累,便能渗透到字里行间,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三、感悟技巧,积累语言

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感悟,学生便完成了写好文章的内容上的积累,而文章的内容需要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从形式上下功夫。

对于文章结构,学生也要善于揣摩,细心感悟,领会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何况作文要想创新,得先入格。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所学的文章很多,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开头、结尾的方法,点题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构的安排,内容的摆布都会有所不同。名家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典型的可借鉴的蓝本,如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揣摩,感悟出其中的奥妙之处,我们的文章也就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未远”。积累语言,可以积累雅词丽句、积累句式、积累美段。但语言的积累不仅是对语言的博闻强识,还是一个经过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

如我为让学生从古文的精髓中吸取语言精华,常让学生进行古文的缩写、续写、扩写训练。如我让学生想象扩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诗的景象,有位学生写道:“这是一个阳春三月的早晨,村口晓风吹拂,杨柳依依,我即将告别亲人去戍守边关了,这如烟的柳色消融在每个人的心中。”活动完成,学生不仅把由古诗词演化而来的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作为写作素材有机地积累起来,诗中生动的诗句也牢牢地记在心中。

再如,分类搜集经典语句。就拿文人墨客笔下的“夕阳”来说,同是对“夕阳”的感觉,认识不同,表达出来的境界、态度迥异。引导学生把这些名句感悟理解透了,积累起来,就是写作语言的一笔财富。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体现的是无奈;刘禹锡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抒写的是一种乐观;朱自清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透露出的则是一种豁达。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何谓妙手,感悟得深了,积累得多了,就会“利剑”在手,成为妙手,写文章就能做到融会贯通,灵感不断,就能经常“偶得佳作”!

(崔晓光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利剑何首乌黄油
用好安法利剑 维护长治久安
制何首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1例报道
法国“二手黄油”网上热卖
环保督察,利剑出鞘
利剑出鞘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亮出质疑的“利剑”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