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借鉴 创新

2006-04-06 12:53刘艳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博览作文生活

一、实施的由来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基本尺度。因此,进行系统科学的作文教学和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表达时,往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1)只重作文方法的指导,忽视思想、知识、语言的积累;(2)专一练“写”,忽视“听”、“说”、“读”的训练;(3)只重谋篇布局,忽视语言训练等。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使得作文教学几乎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改革作文教学,突破口就在:拓宽“源头”,引进“活水”。而开源引流的关键又在“博览、勤记”。只有“博览”,才有“源”可取;只有“勤记”,才能由“博”到“活”。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尽一切可能安排好时间,创设好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去读社会、读生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报刊、名篇名著、精品时文等。学生的头脑充实了,材料的积累厚重了,感性的东西丰富了,表达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实验的目标定位

通过“三、二、一”式教改实验,重新理顺读写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读写规律的路子。开源是为了畅流。依靠多角度、全方位的“读”,不仅可以增加写作材料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鉴赏、品味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较好地完成初中阶段《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争取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高层次要求。具体应达到:

(1)通过阅读与写作,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较高层次的理解、使用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以及较强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独立自学自悟语文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主动写作的良好心理素质,激发兴趣,消除过去不思不辨不言的惰性行为,使问题的解决贯穿于全体学生不停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博览、勤记、善思、好说、乐写的良好习惯。

三、“三、二、一”的含义及运作

1.含义:

“三”指三读,一读教材,二读课外书刊,三读社会生活;“二”指二说,一课前说,二课中说;“一”指一写,即快速作文。

读教材,就是让学生熟读教材,精读牢记多篇佳作。通过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

读课外书刊,即通过广泛阅览,让学生搜集大量有生命力的语句,开拓视野,增强积累。

读社会生活,让学生把社会上发生的各式各样的喜怒哀乐的事情,酸甜苦辣的经历,以及人们产生的许许多多的念头,及时记录下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课前说,指课前5分钟的说话训练。有“自由说”和“定向说”之分。“自由说”由学生自定说的内容和顺序。比如播报新闻、述说趣闻轶事等。“定向说”即教师规定说的内容和顺序。比如:讲成语故事,述评“焦点访谈”等。

课中说,指的是口头作文课。又可分“一题全员式”和“多题多人式”。“一题全员式”是指老师出示一个题目,学生围绕这一题目,在四人小组中,人人都说,并推荐一个到全班说;“多题多人式”是指老师出示多个题目,学生择其一在四人小组中说,再推荐某人到全班交流。

“一写”指快速作文课。这种训练由教师命题,学生在四人小组上快速议题,教师作点归纳小结(约五分钟)。在此基础上,限时25分钟完成写作。再四人组相互观摩,推荐优秀作品到全班交流,并在“小作家擂台”栏中展示。

2.运作

一是以“读”为突破口,通过思维训练,使读、说、写进入良性循环,符合语文信息流的规律。

“读”是吸收,来源于生活;“说”、“写”是表达,服务于生活;思维是语文信息流畅的枢纽,起中转作用,至关重要,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转换站。转换站的力量加强了,转换的速度会相应加快,转换质量也会相应提高。这样,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是把读、说、写三者和生活、课文、作文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位一体,全方位思维训练。学生觉得读的有用,读得实惠,才能迅速激活说、写时的思维定势,增强了说、写的质量。高质量的说、写反过来又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率。

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与写作态度,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逻辑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读、写的有机结合,实现“源”广、“流”畅之目的。

(刘艳云河南省淮阳一中)

猜你喜欢
博览作文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