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参赛教练:收获,不止是心灵上的

2006-03-24 04:00李文新
计算机教育 2006年3期
关键词:预选赛北京大学竞赛

作为带队教师,我的收获主要是心灵方面的。与队员们生活在一起,我总会感觉很快乐,因为他们总能给我一些惊喜,而不仅仅是编程。

我接触ACM竞赛是从一句很轻易的承诺开始的。2001年,我刚从香港回来时,当时的系主任李晓明老师对我说:“李文新,你来管ACM竞赛吧。”当时我想,竞赛不就是考试吗,千军万马考过来的,小意思,于是就说没问题。

我从2002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ACM竞赛,并在当年按时间顺序完成了以下几件事情。

* 3月打报告给学校申请必要的经费及资源支持;

* 5月组织了一场校内个人赛(约100人参加),选拔了前20人进集训队;

* 6~9月组织集训,让集训队的学生自愿到有机器的教室做题,请了一名有参赛经验的研究生做助理教练;

* 10~11月组队参加了清华、日本、西安的三场比赛,比赛结果让我们明白了两件事情:去外地参加比赛很好玩,对于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有很大作用;兄弟院校队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多了,光靠临阵磨枪是不行的;

* 向领导提交总结报告,决定明年继续参赛,并设计了一个在线评测系统——POJ(http://acm.pku.edu.cn/JudgeOnline/)。

2003年,我们增加了训练强度,并加强了对队员上台讲题的训练,但还是没能出线参加总决赛。这时候我们转换了视角,决定组织一次亚洲区预选赛以便更透彻地了解ACM竞赛。2004年,共有361支队伍参加了我们组织的地区预选赛,并且有4支队伍出线。2005年,共有453支队伍参加了北京赛区的比赛,其中包括来自蒙古、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区的参赛队伍。在我们艰辛的努力下,2005年,我们终于参加了全球总决赛,并得到了一枚铜牌。虽说没有第一名的辉煌,但我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总结几年的ACM竞赛经历,我觉得其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合作的平台,该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组织ACM竞赛系列活动应该至少有一个负责教练。对于我来说,我有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1)组织ACM竞赛的前提

* 学生有参赛的热情。

* 自己明白ACM 竞赛的过程及题目的大致范围,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 领导认可并支持ACM竞赛(如提供经费、场地,等等)。

(2)开展ACM竞赛的主要工作

* 搞清楚比赛的规则及赛制。

* 搞清题目类型及一些重要的练习网站的地址。

* 组织校内比赛,扩大群众基础。

* 将一些优秀的比赛试题作为习题或例题引入到相应的课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 选择合适的集训队员。

* 开展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交流的活动。

* 不停地变换集训方法,以维持学生的热情。

* 组织学生报名和参加正式的比赛活动。

* 做好与校内外的信息沟通工作。

(3)个人的一些收获

* 作为带队教师,我的收获主要是心灵方面的。与队员们生活在一起,我总会感觉很快乐,因为他们总能给我一些惊喜,而不仅仅是编程。如果不能体验并享受这种快乐,那么教练的工作是繁重而辛苦的。事实上,很多老队员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他们日后的成功也会让我感到快乐。

* 这些用于比赛的试题,大多是精心设计的、很优秀的题目,它们可以充实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 对于带队教师来说,跟随比赛队伍四处游玩参赛,也是件挺开心的事情;没事的时候做做题,也是很有趣的。

(4)一些注意事项

* 教练要让学校领导对比赛成绩有合理的预期,不能过高承诺。

* 做教练是件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也很难获得优厚的物质回报,如果不是自己觉得有趣,或者没有余力追求心灵享受,还是不做为好。

李文新,女,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9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生物识别技术。2001年至今任中国计算机学会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委员会委员。2003年被中国科协表彰为有突出贡献者。北京大学ACM竞赛主要负责人,第30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预选赛北京赛区总裁判长。

猜你喜欢
预选赛北京大学竞赛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