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乐门 石 晶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辅导ERP实验课程的经验,从开设ERP实验课程的必要性、所面临的困难、应注意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案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ERP 实验课程建设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目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大学等少数院校开设了ERP理论课程并开始筹建各自的ERP实验中心。现笔者结合辅导ERP实验课程的亲身体验,从开设ERP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完成ERP实验课程中的困难、指导ERP实验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设ERP实验课程具体方案等方面介绍个人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1 开设ERP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1.1 ERP迫切需要在高校开设ERP实验课程
有统计显示:在发达国家,ERP实施后库存资金占用下降30%~50%,交货延期减少80%,设备利用率提高12%,生产成本降低12%。但在国内,ERP的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成功率非常低。学界和业界存在一个共同的观点:ERP在中国水土不服。主要原因:企业对ERP的认识不够充分、国内企业需要管理创新和业务重组、本土化的ERP产品有待完善、企业短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等。ERP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高校开设ERP实验课程是ERP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开设ERP实验课是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新思路之一
科学家预测,中小企业是世界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ERP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是ERP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高等院校的培养计划也应把握这个机会。目前,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通过ERP实验,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模拟实际企业业务流程,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ERP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1.3 ERP实验可作为专业的总结性课程,加深专业学习
ERP实验是一种综合性课程,要求必须有管理科学、计算机操作、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实务、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可以把ERP实验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总结性课程。
2 开设ERP实验课的困难
2.1学生
2.1.1 完成ERP实验的最大困难是不熟悉企业具体业务流程
ERP是一种管理软件,它的数据流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各个子模块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由于学生不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在实验过程中就会经常遇到流程不能通过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实验效果和学生实验兴趣。所以在辅导学生ERP实验时一定要解释清楚企业流程的上下逻辑关系。
2.1.2 ERP试验的思维障碍是多数学生习惯于验证性的实验
现在很多学生作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但是ERP实验并不是验证性实验,而是一种应用性的实验,目的是“利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ERP实验应属于“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常识和理论知识解决不同侧重点、不同复杂度的问题,例如:熟悉销售子模块的同学可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学过《会计学》的同学可以完成财务会计任务。ERP软件一般都比较庞大,涉及的面很大,学生在实验角色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而且多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配合完成同一个ERP实验,这样既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可模拟ERP的多个子模块。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包括部分老师,很容易用验证性实验的思维套路对待ERP的应用性实验,这是应该避免的。
2.2教师
在学生ERP实验中,教师扮演ERP软件、ERP原理、企业业务流程、学生之间的桥梁角色,因此教师必须融会贯通上述操作、知识、业务和背景。但是很多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工作经验,要讲好ERP系统,实属困难。加之他们工作量大,进修机会少,又缺少必要的具体ERP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2.3教材
虽然有关ERP的专著很多,但是适合教学的,尤其是能直接作为实验指导书使用的书几乎没有。此外,很多课程的教材中都有ERP的介绍,但是都过于简单。在ERP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熟悉某一个具体的ERP软件,并把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ERP软件上,应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两次跨越。上述两次跨越都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创新”。我们在指导学生实验中发现专著教材上讲述的ERP知识与具体所使用的软件有着很多的差别,如在名词术语、细节流程、计算方法等方面。
2.4软件
由于发达国家的政策、企业管理模式、业务处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别,国内中小企业都倾向于选用国产的ERP软件。近年来,国产的ERP软件举不胜数,但是针对教学的ERP软件几乎没有。因此寻找合适的ERP软件非常困难。选择适合的ERP软件后,根据培养计划,必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成教学版后才能在实验室中使用。
3ERP实验中应注意的方面
3.1 ERP基本概念的掌握
我们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ERP的原理、MRP(材料需求规划)、MRPII(制造资源规划系统)、BOM(材料表)、库存管理、材料主文件、负荷、JIT(及时供补)、虚拟件等重要概念理解不充分,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无从入手、思路不清晰、操作混乱等现象。对此类问题在辅导学生实验时要注意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讲解。
3.2企业ERP培训方案不易直接用于指导学生实验
指导ERP实验的一大困难是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每一个ERP公司都有自己的培训师、实施人员及培训方案。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加之这些培训人员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多,企业培训方案在高校学生实验指导中很难使用。
3.3 ERP实验应属于“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
笔者认为,ERP在国内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并不认为实施ERP是一种创新和二次开发。ERP实验不是传统、经典的实验,而是体现现代管理理念的实验;不是验证性的实验,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实验;不是内容单一的实验,而是综合性强的实验。因此ERP实验必须是“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键。
3.4注意现实世界和虚拟实验环境的区别
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某一具体ERP软件模拟企业运作过程,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虚拟环境下可能出现一些现实世界中极少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时间先后顺序上。例如完工时间比开工时间早、库存缺货状态下开工导致软件出错等。
3.5培养计划的调整
ERP实验工作是个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的过程。为了顺利进行ERP实验,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ERP理念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特色和培养目的,我们必须适当调整传统培养计划或修正个别课程的教学大纲。例如:在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ERP的内容或单独开设ERP原理课程。
4 ERP实验实施方案
4.1软硬件基础及实验准备阶段
4.1.1软件的购买、二次开发、试运行
目前各种ERP软件不少,但是专用于国产教学版的ERP软件几乎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ERP软件很难在实验室中直接使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ERP软件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国产的ERP软件中企业版用友、金碟、金盛都不错,但要当作实验软件来使用还得作一定的调整,比如增加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图1为ERP实验实施方案流程图。
4.1.2基础数据的准备
ERP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数据,有人说ERP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用意正在于此。要顺利进行ERP实验,让学生能够模拟操作企业各种业务,在ERP实验之前必须配置基础数据,如调整库存、人员权限配置等。
4.1.3师资培训
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外派人员去学习,也可以请有关ERP咨询机构、软件公司的ERP培训人员或实施顾问来授课。笔者认为,较好的方法是请进来,而且是请ERP领域的咨询机构。因为通过咨询中间机构,可以了解更多的ERP行业动态:ERP的软件开发、实施力量、售后服务的保证等。另外,通过请进来培训,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接触ERP最新知识;同时可以在自己的实验环境中安装、调试和试运行ERP软件。
4.2实验进行阶段
4.2.1 ERP实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ERP实验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讲解ERP软件的方方面面。ERP实验过程是一个“创新”与“二次开发”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演示并讲解ERP软件的三大关键模块(包括分销、制造、财务),之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配合(15人一组,每人扮演若干个角色,每组都有自己的独立数据库)模拟实验一个中小企业的方案。
4.2.2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
学生实验中使用企业版ERP系统,难免出现异常情况。例如:网络中断、数据库并发与恢复、订单作废或被别人生效等,导致整个实验或部分同学的实验很难进行下去。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应付各种各样异常事件的出现,解除学生实验中的瓶颈和障碍,保证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
4.3考核总结阶段
企业版ERP没有考试管理模块,所以在ERP软件二次开发时可增加考试模块管理,使系统具有自动打分的功能。根据考核结果,可对教学方案作适当的调整和对ERP软件进行升级完善。因为ERP是一种强调团体协作的软件,所以在设计考核模块时应侧重考虑小组配合效果,而不是过于强调个人表现。另外,将最终实验结果反馈给学生也是ERP实验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学生ERP实验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强、协作性高的大型实验课程,建设好ERP实验课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辅导水平的过程。开设ERP课程的关键要素有四个,即学生的知识结构、指导老师、基础数据和软硬件设施。(本文获“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