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
从近期国内金融运行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困境”
至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受体制性的信贷膨胀及信贷资产质量影响,商业银行一直存在流动性不足的突出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呈宽松状态。至2005年9月存差资金已达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超额准备金占比居高不下。2000~2004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4%。2005年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仍高达11603亿元。金融机构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益显著。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市场仍未复苏,资金持续向银行体系集聚。(2)储蓄率偏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偏低。(3)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贷款沉滞状况明显改变,贷款周转速度加快。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前6个月,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的收回额占发放额的比例分别达到95%、46.9%和72.7%。此外,具有更高流动性的票据融资正在加速替代短期贷款,造成商业银行每年需有增量贷款3~4倍的巨量贷款投放额,才能保证新增贷款量成正数。(4)银行资产结构变化,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和贷款占存款比例大幅下降。截至2005年底,工行这两项指标分别为51%和56%,其他资产大多为具有更高流动性的债券等投资和交易类资产。(5)短期融资券、中长期贷款证券化对贷款的替代效应,金融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因素都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带来影响。
流动性的明显变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喜忧参半的,流动性的增强固然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可喜变化,但流动性的相对过剩,若不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适当疏导,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导致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地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将放大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二是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到2005年年底,三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跌至2.23%,三个月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跌至1.8%,两年期金融债发行利率跌至2.09%。流动资产收益率的持续下降会造成银行经营效益和收益水平的下降。三是过多的投资和交易资金追逐有限的货币市场工具,导致货币市场上流动性最强的交易工具因各金融机构长期持有而失去流动性,即失去了资金融通、交易媒介的作用。
金融资产的被动膨胀及收益率的持续下降,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困境”和两难抉择:
首先,面临存款负债增长约束与金融成长的选择困境。在资本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社会资金过多涌入银行,使得银行存款负债被动膨胀。如果银行采取措施约束存款负债的被动增长,将使得居民投资渠道更为狭窄或收益率降低,使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成长步伐减慢,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讲仍然十分重要的资本形成能力和资本积累规模。
其次,面临流动资产收益率下降与信贷投放约束的选择困境。由于我国尚处于转轨经济中,经济的高成长与高风险并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审慎的信贷管理及有效的信贷规模控制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竞争和发展实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曾经长期背负不良贷款重压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如果银行迫于流动性过剩和流动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压力,在风险掌控能力不到位的情况下,过度投放信贷投放,则可能在提高当期收益的同时积累下新的长期风险,使银行面临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信贷风险约束与流动性过剩的艰难选择。
其三,面临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战略转型的需要与困难。从趋势来看,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脱媒将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萎缩,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实施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战略转变。所以,近年来商业银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培育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而不是短期资产收益水平的急剧提高,信贷投放约束增强,使得“流动性困境”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给推进战略转型带来较大困难。
从金融创新入手解决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
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解决流动性困境的重要手段。
首先,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创新,解决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理财产品的推出既能为居民提供一条低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通道,又可以有效地分流居民存款,大大减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对商业银行而言,理财业务可以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还可通过资产池与产品本身收益差价获得一块交易收入,能有效缓解银行筹资成本偏高与投资回报偏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理财业务,是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差经营模式的挑战和创新,是商业银行改变生存方式的有益尝试和探索,逐步改变银行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购入投资、交易类资产的单一经营模式。
其次,利用金融市场创新来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的合规资金进入股票、企业债等资本市场,鼓励和扩大企业通过发债方式筹措资金,培养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主导力量,建立统一的全国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解决我国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比重高,企业负债率过高,银行信贷手段过度运用的问题。
其三,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疏导流动性。要拓展商业银行运作空间: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减少或消除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改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敞口风险,可以更加主动应对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