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山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灵丘抗日前线工作了近三个月。
创办特种外科医院
1937年9月底,白求恩在美国洛杉矶听到中国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表示要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医疗队起程前往中国抗日战场,于6月17日到达晋察冀边区,被聂荣臻司令员聘为军区卫生顾问。
在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边为伤员检查做手术,边在五台县松岩口建成一所正规化的“模范医院”。10天后,这所医院被“扫荡”的日军烧毁。他又开始考虑建一所适应游击战环境的外科医院。由于雁北战事频繁,伤员不断增加。三五九旅王震旅长要求医疗队去灵丘抗日前线。11月9日,白求恩和医疗队经阜平奔赴灵丘,到达杨庄军区后方医院第一所。该所原设在五台县,9月底反“扫荡”斗争中奉军区卫生部令迁到了杨庄村。
杨庄是一个有20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地处灵丘与阜平交界的深山之中,自然环境好,群众基础好,更适宜部队伤员治疗休养。
白求恩进入杨庄村,看到村内沿街的墙壁上写满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标语,街巷拐弯处的墙角上钉着“手术室由此向北”等指示路标;小河岸边的树上,挂着许多刚洗过的纱布绷带和伤病员的衣服。病房设在老乡家,土炕被改造成病床,屋内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全村这样的病房有近百间。病房内外,有不少妇女在为伤员擦伤口、洗头、洗衣服,细心地做着护理工作。整个村庄就是一所医院,民房就是病房,群众就是护士。这所医院扎根于群众之中,能够解决单纯靠部队医护人员“孤军作战”而难以解决的许多困难。白求恩看后兴奋地说:“这才是真正适应抗日游击战的模范医院。”白求恩计划在杨庄后方医院一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办成体现前线战地救护与后方重点治疗相结合的特种外科医院。晋察冀军区很快就批准了白求恩建立特种外科医院的方案。
12月15日,晋察冀军区特种外科医院在杨庄正式成立。医院有医生、护士、后勤等工作人员70余名,民工20名,伤病员300余名。院部设在河东村北侧一个四合院内,三间北房为医院办公室和伤病员接待室,三间东房为手术室,三间西房为外科室(换药室)。白求恩亲自指挥医护人员进行具体布置。村东山坡上的一幢两层小楼为白求恩办公室、卧室。病房分散在民房里,按伤病员类型划分4个区域。
医院的管理机构是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主任由白求恩担任,院长、政委、村长为副主任,委员有医生、护士、伤病员代表,还有村武委会主任、妇救会主任等。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研究医院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管理,这是医院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白求恩在杨庄创办的特种外科医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救治了一大批雁北、冀西抗日战场上的八路军重伤员,培养了上百名医务人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10月中旬,日军首次对灵丘南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军区决定,特种外科医院转移到河北唐县花盆村。
带头参加志愿输血队
白求恩和医疗队在特种外科医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血源问题。而想出解决这个问题办法的,正是杨庄村的老乡们。
一天深夜,前线送来一名伤员,股动脉流血不止,已是气息奄奄。白求恩立即布置准备手术。由于失血过多,手术前必须先输血。经医生化验是“B”血型。在场的医生护士的血型与伤员都不一样,医院政委建议另外再找几名同志来,白求恩说:“来不及了,输我的吧,我是O型的,万能输血者。”说着,白求恩就走向另一张手术台,让医生开始输血。输过血后,白求恩不顾疲倦又为伤员做了手术。
手术结束后,白求恩走出手术室,被几十名群众围住了。一位60多岁的老汉抓住白求恩的手说:“白大夫从外国来给八路军老乡们治病,还要献血,我们心里过意不去。我年岁大了,不能参军上前线打鬼子,可还有一身子血肉。以后白大夫做手术,要血抽我的,要皮从我身上割,我也要为抗日做贡献!”
“对,以后要血抽我们的!”围在白求恩身边的群众和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地说。面对群众的高涨热情,白求恩十分感动。
第二天,院务委员会决定由老村长向群众做一次动员。而在动员大会前,要求献血的群众都让医务人员验过了血型,动员大会开成了“志愿输血队”成立大会。报名参加者多达150人。白求恩带头报名参加。志愿输血队员每人胸前戴一块标有血型的红布黑字布条,每天都有十几人在医院等候献血。
棘手的战时血源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第一个“志愿输血队”。白求恩感慨地说:“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血库,我钦佩中国人民的觉悟水平,也钦佩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组织动员工作。”
日以继夜救死扶伤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视救治伤员为第一生命的人。
11月19日,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到三五九旅后方医院检查伤病员,黄昏时到达旅后方医院一所河浙。大家劝白求恩先休息一下,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说罢就到病房,检查了30多名伤员,并为7名伤员做了手术,一直忙到夜里12点多。第二天早晨4点多钟,他们又赶到曲回寺,连续检查了100多名伤员,并对其中20多名重伤员施行了手术。
22日下午,医疗队到三五九旅卫生部所在地下石矾村,检查伤员20余名,随即又到串岭峪临时休养所检查了27名伤员,之后回到旅卫生部。
23日下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从涞源北线送来35名伤员。白求恩连夜为这批伤员施行了手术。他对这批伤员在路上未得到很好的护理而大为震怒,严厉地批评了护送的医护人员,并向旅长建议要对战场救护工作进行根本性改进。
26日,白求恩率医疗队回到杨庄,检查了60名伤员,并对部分伤员施行了手术。
27日上午,三五九旅转来100余名伤员。白求恩立即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的20余名做了手术,一直忙到晚上12点钟才回房休息。白求恩走后不久,三五九旅又从前线送来9名伤员。在医院值班的董兴普和王道建大夫为了让白大夫多休息一会儿,二人先严格按照白大夫平时的要求对伤员进行了处置,打算等天亮后再向他报告。
第二天清早,白求恩因董、王二人未及时向他报告而严肃地批评了他们。他说:“在医院抢救重伤员,时间就是生命!八路军将士在前方英勇杀敌,我们在后方,三五天不休息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后不要这样照顾我,能抢救一个伤病员,为伤病员减轻一分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说完,白求恩把9名伤员重新检查了一遍,然后对其中两名重伤员立刻施行手术。
战斗在黑寺救护站
28日凌晨一点多,医疗队接到王震旅长从前线
送来的急信,告知部队将在灵丘城北的灵广公路上打一场伏击战,请白求恩大夫和医疗队务于29日赶到前线黑寺救护站。
白求恩和医疗队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先后翻过了鹅毛岭、大岭、二岭、佛爷岭、玉皇岭等5座山,到达蔡家峪,在老乡家里喝了点水,吃了点干粮,又继续赶路,于第二天午后到达了黑寺临时救护站。
救护站设在灵丘城北黑寺村东的一个小庙里,这里距战场12华里。下午5点多开始接收第一批伤员。白求恩全神贯注地做手术,连吃饭也忘了。
手术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这时,4架敌机从小庙东北方向飞来,不断地在黑寺村附近投弹。游副部长劝白求恩暂时隐蔽一下,他坚决拒绝:“我们的战斗岗位是手术台,离开手术台就是离开阵地。”这时,一颗炸弹在庙后40多米处爆炸,小庙的后墙被震塌了。三五九旅政治部的同志为白求恩的安全担心,又劝他暂停手术。白求恩边手术边说:“和法西斯作战本身就不安全,如果为了个人安全我就不到中国来了,只有消灭了法西斯才最安全。”
下午6点许,王震旅长从前线来到黑寺看望白求恩大夫,给他带来了香烟、罐头等战利品和歼敌200余名的胜利消息。
直到12月1日上午10时,白求恩以惊人的毅力,两天两夜没合眼,连续40个小时手术71例,其中还有3名日本伤兵。
12月3日,白求恩回到曲回寺,检查从黑寺转来的伤员手术后的恢复情况,5日,又进行了一次复查。复查结果,手术后的伤员无感染、轻度感染和一般性感染的各占1/3。由于救护站紧靠战场,伤员运送及时,救治效果大大超过了西班牙战场上的救治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在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所作的救活率达75%的保证。
跃马百里抢救伤员
连续几天没有休息,白求恩累得胸部发闷,浑身酸痛。他从黑寺前线回到石矾旅卫生部后,刚想休息一下,却又接到了新的手术任务。据河浙后方医院派来送信的战士说,在黄台寺、新河峪伏击战中,七一九团一营教导员彭清云被敌人刺中右臂。由于失血过多,一度昏迷。民兵们用担架把他抬到黑寺时,白求恩已经离开,便又将他抬到曲回寺,才知道白大夫去了石矾。医院立即对其伤口进行了紧急处置,但右臂动脉出血不止,几次结扎都未成功,情况十分危急。王震旅长指示后方医院立即请白大夫抢救。
白求恩急忙骑马向近百里的河浙疾驰而去,赶到河浙,已是浑身大汗。他见彭清云的右臂肿胀得黑紫发亮,伤口溃烂严重,心情沉重地说:“彭同志很危险,不先输血,难以经受住手术,从我身上抽吧!”在场的同志知道,年近半百的白大夫几天没休息、来这里之前还为一个重伤员输过血,不能再抽他的血了!大家争相献血,白求恩坚决地说:“来不及验血了,我是O型,赶快抽。战士们在战场流血牺牲,我多献点儿血算什么!”说着就让人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
手术时,白求恩仔细地剥离着腐烂的肌肉,想尽量保全彭清云的右臂,当他发现伤员右臂血管已经坏死,只好为他做了截肢手术。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手术一直进行了6个小时。期间,大家劝白大夫稍微休息一下,他风趣地说:“我是一挺连发的机关枪,我的任务就是不停的战斗。”
言传声教在实习周
原来的杨庄后方医院一所只有三四名正式医生,护理人员也都是从各部队抽调来的,没有接受过医务业务训练。军区各卫生机构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白求恩认为,他和加美援华医疗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帮助,战场救护固然重要,但主要应是培养医疗骨干,留下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因而决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养训练。
在特种外科医院各项工作就绪以后,他向军区提出以特种外科医院为基地,举办实习周,集中训练团以下卫生干部和医务骨干。军区领导赞同白求恩的提议,确定一、三军分区和三五九旅卫生部门领导、外科医生参加第一期实习周,并任命游胜华为实习周书记,刘小康为秘书长。
1939年1月3日上午8点,特种外科实习周按计划开幕了。开幕式结束后,参加学习的23名代表集中到医院办公室。白求恩对大家说:“在这个实习周里,我们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员分招呼员、护士、医生三个大组,每个人不分级别、职务,都要从招呼员做起,然后当护士,再当外科医生,要熟悉医院每个岗位的工作。”
前三天,每个学员按抓阄的顺序去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白求恩进行检查指导。以后的几天里,学员们上午由白求恩带着检查病房,处置各类伤病,讲解诊断处置方法。下午做手术示范,晚上集中讲课。主要课程有《离断术》《腐骨摘除术》、《赫尔尼亚手术》等。白求恩每天让学员每人做一至两例手术。手术后让每个学员开10个处方,他一一细心修改并加以评述。他自己也开了10个示范处方,让学员们学习研究。
在学习周里,白求恩对学员的要求十分严格,教授技术知识十分细心。学员们也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大家都感到“空空而来,满载而归”。
1月13日,特种外科实习周圆满结束。白求恩为每个学员发了实习合格证,还把这次实习周的情况总结打印出来,让学员们带回去,培训各自所在部队的医务人员。
白求恩精神光耀千秋
1939年1月底,白求恩离开杨庄到一、三分区巡回医疗。2月19日,他又率新组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抗日前线,开展战地救护工作。11月12日,白求恩因手术时手指感染中毒,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终年49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白求恩,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他走了,但他精心工作的伟大精神,却留在了全中国人民,、特别是灵丘人民的心中。
白求恩在灵丘抗日前线,日夜奔波于石矾、串岭峪、河浙、曲回寺、黑寺、杨庄等八路军后方医院的休养所、救护站,先后救治了上千名伤病员,其中做手术700余例。
在白求恩工作过的村庄,至今还传颂着他关心群众,热心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
一天,有一位左胸前吊着个2斤重的大瘤子的农民前来杨庄办事。事情办完后正准备回村,被白求恩遇见。白求恩一手拉住他,一手比划着那个大瘤子。老乡被吓了一跳,不知这位洋人拉他干什么,便使劲儿挣脱。旁边的医生告诉他:“这是有名的白大夫,想给你割掉这个瘤子,保准一割就好,快去吧!”老乡半信半疑地跟着白求恩进了手术室,很快就将瘤子切割下来,还让他在医院住了两天。半个多月后,这位老乡轻松愉快地来到医院,拿着许多柿饼、核桃和鸡蛋,来答谢为他解除病痛的白大夫。白求恩连声道谢,但怎么也不肯收这些东西。老乡说:“你不收,我就不回去了。”白求恩只好同意留下一部分,待老乡走后,他就又把这些东西分给了伤员。
这位洋大夫技术高、态度好,很快在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中传开了。不少患有疑难病症的老乡们纷纷登门求医,白求恩都一一为他们精心治疗,还不收病人一分钱。在特种外科医院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白求恩特别提议免费为老百姓治病。他说:“富人可以照顾自己,谁来照顾穷人呢?最需要医疗的人,正是最出不起医疗费的人。
白求恩逝世后,延安和晋察冀军区分别举行了追悼大会。12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表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党全军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白求恩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有66年了,但他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白求恩精神”,并未因历史的尘封而湮没无闻。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品质,在中国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范、一种楷模、一种准则、一种传统,成为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白求恩精神鼓舞和影响了几代中华儿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是鼓舞我们胜利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编东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