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2006-01-30 07:02陈昌荣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老师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她犹如玉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学教学古诗词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正因为如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对优秀诗文作背诵要求,即“七到九年级背诵80篇(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教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篇目,除诗词单元外,还在每一单元后附有“诵读欣赏”。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上述情况当然值得鼓舞,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课堂上或者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讲学生记;或者学生没有举一反三的感悟理解,老师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为应付考试,干脆以练代讲,围绕训练题大谈解题技巧、应试策略。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往往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死记硬背,却很少会灵活运用;中等学生的记忆相对要差些;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古诗词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古诗词竟然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沉重负担。这显然有违我们教学古诗词的初衷,也到了我们语文教师反思的时候了。

其实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大量的背景介绍,词句分析和内容讲解,面应是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各种活泼的有创造性的活动,组织学生或吟咏诵读、咬文嚼字,或联想想象、披情入境,或比较异同、评价得失。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单纯的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行为,使别人的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诗的益处,享受到学诗的乐趣,以致欲罢不能。

具体做法有许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体裁的诗词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地加以运用。

1.吟咏诵读法。这是诗歌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竟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黄玉峰老师也说“学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当然吟哦诵读并不是等于死记硬背,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指导学生根据平仄规律,根据节奏来协调音调的高低、长短、疾徐,指导学生吃透诗词的内涵,体悟、意会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陈钟梁老师说“要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人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

2.诗词改写法。郑桂华老师认为“改写的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这比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诗词改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写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改人称,二是改变结构,三是改变表达方式,四是改变体裁。如我曾让学生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改编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散文。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的意境,从思路上给予指导,而后抓住重点,启发联想,从写法上、谋篇布局上给予指导。并且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诗句,又特地将语文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为改写搜集素材。结果,学生写作热情高涨,写出了一篇篇佳作。

3.由曲引情法。打开诗歌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诗经》中的诗就是配乐的歌词,楚辞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乐府本来就是带有音乐性的诗体,而宋词元曲更是把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在诗歌教学中恰当的借助音乐,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创造条件。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身为贵夫人的李清照那种舒适悠闲的情调,挑选了舒缓悠扬的曲子,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学生如临其境,词的主题不言自明。

4.诗词配画法。中国的古诗词具有“诗中有画”特点,而古诗的语言一般凝炼而传神。古代一些诗人本身就是画家,如唐代的山水诗人王维。如果我们能抓住古诗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深入体会古诗的图画美,让学生一边读诗,一边想象作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定会倍增,如我在教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时,先让学生根据诗中描述配一幅画,再现画中情景。结果,学生兴致很高,画面活泼生动。

5.诗词创作法。黄玉峰老师就主张在学生中提倡写旧诗词,他说“写诗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真诚的关怀”。尤其是当同学们去参加旅游、夏令营等活动时,或情感受波动、受震憾时都可指导创作。“让他们在写诗的实践中提高对诗的审美特征的感受力,如果能培养出几个诗人,也是一件大好事”。

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篇目而异,因教师、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不可强求一律。一般来说,吟哦诵读可贯穿始终,整体感知和品读鉴赏都离不开它;诗词改写可作为随堂或课外练笔,也可以放在感知诗词内容时,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由曲引情在课上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诗词配画和诗词创作需要创造性的劳动,老师要多加指点和启发,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当然,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不止这些。对叙事诗可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指导学生写诗词鉴赏的小论文。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恰当的引导,学生会给我们一个个意外的惊喜。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尝试。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勤于实践,学生就一定能主动学习古诗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陈昌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老师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六·一放假么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