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投影)
1.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并结合山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难点:(投影)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我们的情感背囊里有颗熠熠生辉的钻石——乡情。它甜蜜、温馨、芳香四溢。烈火不能使其变质,激流不能使其变色,火焰只能更让其璀璨夺目。乡情是心理细胞不能变异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思乡是恒久的、常新的题材。流水无法稀释思乡情怀,风霜刀剑无法斩断思乡情丝。今天就让我们随同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去体会故乡在一个异地他乡之人心灵深处的分量,去品味地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二、作者简介:(投影)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人。1968年初中毕业,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汩罗县汩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
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反响。
《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文本解读:
(一)操作建议:
1.文本研读:
(1)初步感知:学生们自由阅读本文用铅笔标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初步感知的话语。
(2)咀嚼品味:再次自由阅读文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对自己欣赏的语句进行点评。在疑问处标记相关符号。
(3)分享愉悦:分小组进行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负责详细记录讨论内容及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各组员要把自己分析清晰地传达给对方,并学会专注倾听、相互尊重。
(4)师生互动:老师把各小组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集中抛给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老师给予相关的点拨、指导。在学生讨论结果成熟时教师总结归纳。
以下问题探究和疑点问题是教师备教材、备学生时应注意的内容。课堂上灵活安排。
(二)问题探究:(投影)
1.本文是如何表现作者客居法国时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点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如“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又如“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的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2.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才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3.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三)本文疑点:
1.“我”所处的异国环境如何?(优美、雅静)“我”内心的感受如何?(冷清、寂寞)你是从文本的那些文字中分析出来的?请告诉同学们。
2.所处的异国环境与内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引人思考,为下文的思乡做铺垫)
3.“我”自己的故乡与异国相比贫穷落后,而乡思仍会随时产生,这是为什么?(因为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或成了我们自己。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这里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4.“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那种失望指什么?(指对故乡的“失望”。)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因为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这种动力能使你为之流血、流泪、流汗、并将使故乡在这血泪中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赞歌。)
5.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这里的故乡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奉献,留下了自己的印迹的,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的,感情上不可割舍的所珍惜的一方土地。)
6.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中含悲”?(因为故乡的美蕴涵着对故乡的滴血的失望中付出的带有血、泪、汗水的艰辛劳动与奉献。)
7.本文中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有哪些?(1.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所以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2.故乡不会使你真正失望,你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一种期望;3.只有对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4.只要真正拥有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8.“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怎么理解?(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四、友情提示:(投影)
欣赏散文,把握散文的题旨需要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揣摩语言需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语。本文中如:“故乡的美中含悲。”“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五、能力迁移:
溪水
下了一阵雨,小溪里的水涨满了。
溪水并不澄澈,只有我偏爱那满溢的流动之姿。
我曾想,如果没有这一道灌溉渠横绕过大度山,黄土的山岗,将是何等寂寞?梦之谷将会如何的燥渴,而我又将凭谁去细诉如水的惆怅之情呢?
有人说,山是静的,代表永恒;水是流动的,代表遽变。
其实,生命存在才能感觉万物的变动,一撮土、一块山石,任凭它千万年留存在世上,总不会有过去和未来、昨日与今夕之别,哪有短暂与永恒的区分呢?
当人们偶尔发现一片云影悠然流过水面,像生命在时间之流里投下一瞥影子,于是时间的观念,蓦然闯进了我们的意识。
从水的流动联想到时间的遽变,从时间的镜子中寻觅到宇宙的原则,生命的意义;人类的智慧,遂自水波中显透出来。
有水的地方,才见智慧的光芒万丈;有水的地方,才见壮志千里,柔情荡漾。
圣哲孔子立在水滨,忧戚地感叹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这一声叹息中,隐含着多少对人世的悲悯,多少个对人类的责任!你不难想见那伟岸的体魄,那雍容的风度,那忧世悯人的双瞳,在水流中映出智慧的叹息。余音荡漾在川上,荡漾在古今遽变的岁月里。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诗人对于人生如寄的感慨,是如此深远,是如此悲凉!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能避免的变异,无论怎样聪慧伟大的人,对此都无能为力,只有怅然伫立在时间之流的岸边,听任造物者为你安排下一个旅程。虽然它给你一枝桨、一张帆和一把舵。你是成功的船员呢,还是失败的舵手?且航毕这一程,让风雨与浪涛来评判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毕竟东坡有不凡的气概,说尽了古今英雄豪杰的沧桑!莫为世事而浩叹,且看水流中有多少历史的辛酸与血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深情的李后主,在现实的狂流里淹没了他的功名。他的幸福,只是一江春水的流动之姿,已为人间平添了几多诗情画意!
今日的流水与往昔并无二致,只是昔人投下的影子早已消逝,更何况今日的我亦非昨日的我呢?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水中照影,惟有伟大的心灵,智者的片言只句,才能在时间的水流中镂刻下影子,尽管水是流动的,白昼和黑夜、光和影在遽变。
小溪的水涨满了,流着,流着,从山的那一端,流向梦之谷,流向贫瘠的山野。我每次走过水边,总禁不住要照照身影,只看见水中的柳条消瘦了,水中的云影飘远了,我呢?只怕我的笑、我的泪、都会被水流冲走的。
我不怪溪水不够澄澈,只怪自己在溪水的流动里没有抓着永恒的一瞥。
问题1:“余音荡漾在川上,荡漾在古今遽变的岁月里。”请说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孔子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启发着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问题2:“且航毕这一程,让风雨与浪涛来评判你!”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时间会对人的一生做出公正的评判。
问题3:“只怕我的笑、我的泪、都会被水流冲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最担心的是自己虚度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不下自己的影子。
六、积累、应用、延伸:(投影)
1.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2.在分析理解本文深层蕴意的基础上写一篇以《家乡是我情感的归宿》为题目的演讲稿。不少于800字。课下完成。
结束语:
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地固守。我们在不可逆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越来越范围广阔的文化融会,但我们无论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
“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韩少功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把有针对性地突出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粘补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吹起他个人的人格的独特性。”事实上人格的塑造、发展是与文化熏陶分不开的,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学山让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濡,模仿优秀人物的言行,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良性的影响。在此思想基础上,本教案目标设计特别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合作利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具体操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重视知识的积累,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睿智地分析问题,耐心地解决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的综合能力。
(王艳桂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