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说话、写文章要语言明确。要做到语言明确,就要避免歧义。所谓歧义就是同一语言形式有不同理解的语言现象。歧义也是产生语病的原因之一,1998年全国高考第七题作为专项知识进行考查。可见对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有必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下面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谈谈如何消除歧义现象。
一、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
1.指示代词指代不明
如:对偶尔失足的青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这”指代不明,因为“这”前面有两部分内容,究竟指代“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还是指代“不要歧视他们”,应该将“这”改为“否则”。
2.人称代词指代不明
如:最近,为某边远山区林业站张站长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句中“他”指代不明,有可能指代张站长,也可能指医生。或将“他”改为“张站长”,或将“他”改为“自己”。
3.方位短语指代不明
如: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小孩。
——“一边”指代不清楚,既可理解为路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路的两侧。这样,小孩的数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可改为“那边”、“这边”或“每边”等。
4.“的”字结构指代不明
如: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指代不清楚,有可能指行人(骑车的),也有可能指修车工。原句可改为“修车的师傅”,或改为“修车的那位行人”。
5.表数量的短语指代不明
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全国·7)
——“几个”修饰限制学校,是说“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可理解为“几个”修饰限制领导,是说一个学校的几位领导。可改为“几所学校的领导”或“学校的几个领导”。
二、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例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1994·全国·4)
——“前”可看成动词,也可看成表时间的副词“以前”。前者表达的意思是:汇报日期是15日那天;后者表达的意思是:汇报的时间为一个时间段。根据语境来看,将“前”改为“以前”较好。
例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做连词时,“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做某事;理解为介词时,意思是“他”只背着“总经理”而跟副总经理一起做某事;原句可改为“背着总经理,他和副总经理一起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或改为“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他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例3:这一层楼的教室都没有锁。
——“锁”作名词时,是说这一层楼的教室还没有配上锁;作动词时,是说有锁,都没有锁上。原句可改为“这一层的教室都没有配锁”或“这一层的教室都没有锁上”。
三、不同结构关系造成歧义
如:发现敌人的巡逻兵。
——动宾关系为“发现”敌人的巡逻兵,偏正关系为“发现敌人的”巡逻兵;前者说的是发现的对象,后者强调的是巡逻兵的特征。添加一定的语境就可把歧义消除,可改为“发现敌人的巡逻兵被敌人逮捕了。”或“发现敌人的巡逻兵,他马上报告了连长。”
四、多层定语造成歧义
如:有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寄来的信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句话中,“问题”前有三层定语,到底我们解决多少问题呢?是三个问题一齐解决,是解决两个问题,还是解决一个问题?表述不清晰。原句可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和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这三方面问题我们都可解决。”
五、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显示不清
如:他的小说看不够。
——“小说”究竟是他写的呢,还是“他”看的呢?可改为“他写的小说看不够”或“他好看散文,小说也看不够。”
六、句子的重音不同则意思有别
如:一个季度就生产了六百台电视机。
——这句话有歧义,究竟是生产得多,还是少?表述不够清晰。通过重音则可消除歧义。重读“就”则表示生产得太少;重读“六百台”则表示生产得多。放在一定的语境里,则无歧义。
七、句子停顿不同,则意思也不同
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这句话停顿不同则意思也大不一样。
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3.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第一种停顿强调的是无论如何“你得说”;第二种停顿表达的是两个人都得说,第三种停顿强调的是“他得说”。
(许长岭山东单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