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以“毕大”为骄傲

2006-01-12 07:49武为群
新天地 2006年1期
关键词:华大革命同学

武为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在华北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的那段生活,距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那时精彩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晃如昨日。

温暖的大家庭

1949年3月15日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到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并建立的华北大学报到入学。

我当时报到和入学的地点是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一号(即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当时校址还有其他地点,如棉花胡同等数处)。我比其他同学晚了几天,被编入第一部(政治学院)第二区队第38班,不久又被调至43班。

进入华大,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无比温暖的大家庭。师生互敬互爱,校园内学习气氛浓厚,一片生机勃勃。

入学后不久,吴玉章校长便接见了全体同学。那一天,我们提早开晚饭,然后从东城铁狮子胡同一号列队高歌走向西单长安大戏院。入场后,全体同学情绪高昂,歌声四起。此时,吴校长出现在讲台上,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吴校长发表了精辟的讲话,教导大家要好好学习革命道理,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吴校长讲话后,还特地安排了本校第三部文工团演出了文艺节目,以表示对新同学的欢迎。那是我第一次看革命文艺节目。

因为校舍紧张,我们一部分同学响应号召,转到华大原在解放区的校址——河北省石家庄附近的正定县城去学习,校舍就在城内的天主教堂及大佛寺内。

真正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华大的学习生活很紧张。在北京的一个月,我们主要学习国内国际形势。到达河北正定县后,我们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社会发展史等。由于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急迫需要人才,课程安排很紧。学习就像是战斗,每天8小时,每周6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们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讨论,几乎没有闲暇。同学们的脑子里都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交流。

华大的学习方式很活泼。无论在北京或在正定,我们从来没有固定的教室和礼堂,而是在露天广场上大课或者开大会,一般都先发讲义或学习材料,大家阅读后,由老师在大课上或大会上讲解。那些老师后来都成了我国的著名学者。如在北京时,哲学家艾思奇给我们讲过国内国际形势;在正定时,钱俊瑞、李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社会发展史等课程的两位主讲人。课后一般10人左右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地点不定,根据天气情况,有时挤在宿舍里,有时在外面树阴下、草地上,大家围坐一圈。小组讨论前,大家先互相对照笔记,填补遗漏。小组会发言常常热烈非凡,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但绝不会伤和气。

华大的教学方法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仅组织我们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我们到工厂、农村中去学习。那年5月中旬,我们到石家庄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工厂参观学习,同工人们进行座谈,以弥补我们理论学习中的不足。5月下旬,我们又到正定附近的农村去,考察了解广大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闹翻身求解放和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听取村干部的介绍,同农民进行座谈,还参观了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地道,请老游击队员作报告,大大增加和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知识。

华大的学习生活艰苦,我们在宿舍里打通铺、睡麦草;吃的是小米饭、白菜汤;穿的是粗布灰制服,头戴一顶战斗帽。此外,每个人发一个可折叠的木制小马扎,上课、开会、吃饭都能用,几乎整日离不开它。总之,我们在学校过的是一种准军事生活。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大家仍然像革命战士一样,情绪高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华大校歌等歌曲,经常回荡在校园。

一生以“华大”为骄傲

在华大的全部学习,其实是革命的启蒙教育。通过学习,我们变成了一个新人,初步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更主要的是初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些也让我受用终生。

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6月初我们毕业了。除很少数同学留校或调往机关外,绝大多数都加入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我们紧跟当时革命战争急速发展的胜利形势,渡黄河跨长江,一层层被分配到部队的最基层。大家随军驰骋中南,战斗在鄂、湘、赣、桂、粤,我们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还光荣奉命参加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战役。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当华北大学的同学们高喊“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通过天安门前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也喊出了“华北大学的同志们万岁”的口号回应,我们都激动不已,深为华大自豪。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千千万万华大的校友们今天都已变老,或早已在革命中献身。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在这种伟大的变革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忆往思今,我想说:今生逢时,今生无悔。

猜你喜欢
华大革命同学
华大超硬工具事业部总经理纪勇荣获“洛江工匠”荣誉称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铝华大直流电站绿色节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华大千余青年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