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效良
鲍世禄和胡斐佩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上海人,都是上世纪40年代的大学生和学生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都是在白色恐怖下入党的共产党员。1949年7月,他们一起从上海抵达北平,进入劳动大学(中央军委的代号)外文训练班学习。3年后,鲍世禄转业回上海,于1987年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岗位上离职休养。胡斐佩一直在部队院校工作,曾任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是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最早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五位女将之一,1993年离休。他们在1990年和1984后各自丧偶,1993年底喜结良缘,婚后十多年来,他们形影相随,恩爱有加,在部队传为佳话,老战友们都说,他们是老人再婚的一个成功范例。
久别重逢
早年在劳大外训期间,鲍胡二人都是骨干分子,平时接触也比较多。胡斐佩乐观开朗的性格、落落大方的举止、秀外慧中的气质,都给鲍世禄美好的印象。而鲍世禄热情诚恳,富有才华,也深得胡斐佩欣赏。但是,因为是在部队,他们都严格律己,因此二人一直是同志关系,从未越雷池一步。
鲍世禄转业后,两人就失去了联系。直到1992年春节期间,胡斐佩回上海探亲时,两人才在老战友家不期而遇。此时,二人已经有几十年未见,也都各自丧偶。见面后,二人忆起当年的同窗情和战友情,彼此感觉都很亲切。两天后,老鲍请胡斐佩一起吃饭。刚开始老鲍有些拘谨,但气氛很快就轻松起来。令老鲍喜不自禁的是,胡斐佩居然还记得他们往日交往中的许多细节。他也发现,胡斐佩的许多观点和见解,与自己颇为相似。他再也抑制不住话到嘴边的冲动,结结巴巴地向她发问:“老战友,你这后半生打算怎样安排?是一个人过吗?”胡斐佩当然听懂了他的潜台词,开始不觉一怔,但很快以异常平静的语调答道:“是的,我决定一个人过。”自从丈夫去世以后,她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已决心一个人走完余生。虽然跟老鲍有牢固的战友关系,彼此印象也不错,这一次见面老鲍的真切发问,也在胡斐佩内心激起了一丝波澜,但她还是婉言拒绝了。告别时,胡斐佩深情地对老鲍说:“咱们都年纪大了,老了确实更需要朋友。希望我们继续保持联系,做知心朋友,相互关心。”
鸿雁传情
那一次见面后,胡斐佩由上海返回洛阳。到达洛阳的当天,两人就各自向对方发出了第一封信。老鲍至今还记得那封信的内容,他当时在信中写道:“那次对你试探地发问,是很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我知道你能理解我的心意,并且原谅了我的唐突……我有过短暂惆怅,但很快解脱出来,因为尽管你拒绝了我,我却不仅没有失去这份友谊,而且加深了情感……”胡斐佩在信中说:“这次春节能有机会在相隔40多年之后与老友欢聚,畅谈一切,非常高兴。”她感谢老鲍送她的磁化杯,说:“看到它也就会联想到你。”还附了一张照片,给老鲍留作纪念。从此,两人间的通信就一发而不可收。从1992年2月至1993年9月的564天中,二人竟然通了一百多封书信。事后他们自己都笑说他们“创造了吉尼斯纪录”。这些书信,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从真诚友谊发展到纯真爱情的心路历程。
两人的感情随着书信传递渐渐发展升温,这也在所难免。书信中,他们对彼此的称谓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刚开始互称战友、同志到直呼对方姓名,进而出现了恋人之间更加亲切的称谓,彼此要说的心里话也越来越多。
冲破樊篱
在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础上,走入婚姻殿堂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两人都有一些世俗观念和顾忌,迟迟没有跨越这一步。老鲍觉得自己和胡斐佩不够般配,有点高不可攀,有些好心朋友干脆劝他打消和胡斐佩结合的念头,免得将来受气。而胡斐佩也有两个思想障碍,一是她对亡夫的感情很深,一直不想重新组织家庭;二是担心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能接受她老年再婚的事实,不能接纳老鲍。
直到1993年10月,他们二人还是坚持这样的做法:深深相爱,但不结婚;频繁交往,更多通信,你心有我,我心有你;不是夫妻,胜似夫妻。二人还互相安慰,说他们是在创造一种老年人恋爱的新模式。
不久,形势“急转直上”。1993年12月9日那天,接连三桩事情深深震动着胡斐佩的心。上午,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带着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的关怀,专程来看望胡斐佩,传达了迟总参谋长的话:“胡斐佩是个好同志,她现在单身住在北京,组织应该好好关心她。”下午,曾是胡斐佩老师的朱树飑打来电话,笑着说:“听说你有了好朋友,那就快点结婚吧!”再就是笔者,作为他们的老战友,为促成这桩婚事,专门叩响了胡斐佩的门。笔者开门见山地说:“你和老鲍已经有这么牢固的感情基础,为什么不结合呢?你们应该打消世俗观念,赶快走到一起。再下去,既折磨老鲍,也折磨你自己。”胡斐佩后来对我说,这无异于三道冲击波,令她心潮澎湃,有点“招架不住”之感。于是,马上与老鲍通电话,商量对策。此时,胡斐佩的女儿正好从美国回来探亲。得知有关情况后,她对胡斐佩说:“这很好嘛!只要你认为好,我和哥哥都会支持的。何不趁我在国内,请鲍伯伯来北京,你们把事儿办了!”
于是,在众人的促成下,老鲍和胡斐佩这对年近古稀的情侣,于1993年12月28日终于结婚了。
如今,鲍胡二人已经结婚十余年,他俩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外出旅游,一起参加社会活动,生活十分和谐美满。
他们常说,维系他们夫妻生活幸福的原则,是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二人唯情是重,互相关心,家务事一起做,有问题商量着办。两人都把对方的儿女视同己出。胡斐佩的儿女曾邀请他们到美国旅游,女儿回国内工作后,经常来看望他们,他们也经常到女儿家小住,共享天伦之乐。老鲍在上海的子女不幸,先是儿子猝死,后女儿又患重病,胡斐佩为老鲍分忧,共同关心女儿的疾病,共同为培育好孙辈操心。
他们在上海探亲时,老鲍突然发病,紧急住院,胡斐佩悉心照料,使老鲍很快恢复回京。去年,胡斐佩几度住院治疗,老鲍也是榻前侍候,细心守护。真可谓相濡以沫。笔者也为他们二人的晚年幸福归宿由衷高兴,幸亏他们终于冲破世俗观念,消除顾忌,幸福结合。要不然,岂不是错过一段迟到的美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