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徐英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就业,竞争、社会保障等问题凸现,群众需要什么,群众心里想什么,特别是群众心理健康的问题,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回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当前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理论十分必要。
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正确的心理引导,既可统一群众思想,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可把一些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稳定社会、稳定家庭的效果。因此,每个成功的领导者和思想工作者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处在转型时期的人群对未来普遍心存忧虑,如就业压力、竞争危机感、各种人群的贫富差距以及城市人口增多等带来的心理问题,易使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更有甚者违反职业道德或违法犯罪等,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要维持一个社会和单位的和谐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学习做心理医生,针对职工的心理问题,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客观而全面地了解人、认识人,思想政治工作则无从谈起。人的行为不单纯受文化、道德、思想或观念等支配,还要受意志、情感、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即使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或受党教育多年,思想仍然会走向极端。
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紧张和焦虑,当一些社会的普遍问题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时候,不能把他看着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反映,是给领导者们的一个信息,如果领导者能洞察职工的思想,用客观、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就能将问题防患于未然。
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思想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态度,也就是说对员工的爱护程度。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从心理去真正关心、爱护、理解员工,才能与员工达到心理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互动。
心理专家认为,在中国社会,当人们心理出现问题后,只有极少数人会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进行沟通交流,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其实当人们在与心理医生或单位领导进行倾诉和交流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释放的通道,再通过心理疏导,员工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个人、单位、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生活环境等影响,个体差异较大。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可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学理论指出,由于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如气质可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等四种类型。多血质者活泼,热情,但情绪多变,易浮躁,具有外倾性特征;粘液质者沉着、冷静,但情绪发生慢而强,内心不易外露,执拗,冷漠;胆汁质者精力充沛,但情绪发生快而强,内心多外露,表现为直率、易怒,具有战斗特征;抑郁质者柔弱冷静,但易敏感,表现为拘谨、孤僻,具有内倾性特征。心理测验显示,人们大都是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混合性气质类型。因此,掌握个体差异理论,有助于思想工作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能区别对待,正确处理问题。
从心理学人格理论上讲,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的政治人格魅力能增加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言传,身教也十分重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人格的力量,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或者政治态度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群众认为有的领导干部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不一致。讲台上满口清政廉洁,讲台下行贿受贿,致使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讲的道理让人信服,做的事情让人佩服,就必须提高自己人格的影响力。把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工作者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贵阳市人民体育场)
责任编辑:郭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