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2005-11-25 08:17潘小福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5年5期
关键词:教导处备课组规则

潘小福

新课程的实施,势必带来管理思想和方式的改变。只有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反思,大胆探索,才能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策略。

下面记录的是我校在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一段经历。

[案例]

2001年12月份,学校举行了课堂教学大赛,即语、数各个备课组、其他各个教研组通过集体研究,推出一堂公开课向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并进行评奖。各个备课组或教研组认真讨论,为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而借鉴、设计了很多课堂学习形式。可当课堂教学大赛进行到一半时,我们发现课堂表面热闹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隐忧:

1.很多老师都选用了活动类教学内容。例如数学学科六年级数学课只有一节是原有教材的计算法则的教学,而其余均是摸红蓝铅笔、购物中的数学、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教学活动。很多老师认为,只有这些内容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2.课堂组织形式华而不实,课堂中多以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学,学习活动一个接一个。例如语文课《田忌赛马》,老师一会儿让学生用评书的形式说,一会儿改编成故事形式“讲”,一会儿改编成剧本“演”,课堂很热闹,学生情绪高涨。可课后仔细一想,整节课成了几位文娱骨干的表演外,语文基础早丢到九霄云外。3.教师们的点拨指导羞羞答答或者干脆不指导,对任何发言都送上溢美之辞。4.学生们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完全放开手脚,合作时对学习材料你争我夺,交流时根本不听别人说什么,只顾争着发言,或把手举得高高,恨不得站到课桌上,或者把手伸到老师的鼻子底下……教室里的热闹景象着实让人兴奋,可细细一品,学生们到底有多少收获?表面的热闹掩盖了效率的低下,因为从课后作业的错误率中非常清楚地反映出课堂学习的效果。

怎么办?活动一结束,我们教导处的主任们就坐在了一起。当时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这样的局面必须马上扭转,否则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继而影响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和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按照以往的思维习惯,教导处必须制定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定,可经过几次磋商,始终拿不出明确的规定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教导处在肯定教师探索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反思这次课堂教学大赛的课堂教学,围绕“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展开讨论。经过几轮的讨论,大家逐步感觉到:教师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规则意识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导处向全体教师作了“自由而严格、快乐而刻苦——构建适应新课程的课堂学习规则”的专题发言。从这次课堂教学大赛说起,结合老师们的感受与困惑,分析了构建适应新课程课堂规则的意义及构建的原则,特别强调构建适应新课程的课堂学习规则并不是僵化学生的学习,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至于怎么构建,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构建的项目、提出实施的策略和评价的建议,并提出下学期将分期中和期末进行交流和展示。本来是教导处的难题,一下子成为了广大教师的课题。当时我心中还没有把握,担心老师们是否能把这件事落实好,因此,我决定每个月召开一次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议了解实施情况,倾听他们的困惑,教导处的主任分别作为年级组的联络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半学期很快过去了,我们按计划进行第一次交流,由每个备课组选派一位代表进行。他们展示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把自己的做法制成幻灯片,有的提供案例,有的干脆呈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展示和交流过程中,老师们的探索成果让大家无比激动和兴奋。在构建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规则的过程中,他们有的把构建过程当作“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的新的学生观的讨论形成过程,把构建过程与班队活动有机结合;有的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合力;有的让学生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并采取“友情提示”的方式,实行人性化管理;有的认为学生课堂学习规则的形成必须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课堂学习中有明确的指导目标……老师们的交流和展示,同样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他们的经验被相互借鉴和利用。期末时,各备课组的交流就从操作层面逐步提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很多备课组撰写了高质量的论文,其中,二年级陈老师的论文获得了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发表在今年的《江苏教育》上,许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课堂学习规则的构建”让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合作学习前能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时能专注倾听与相互补充,课堂学习活动能真实展示,教师指导点拨也适时适宜……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导处进行了大面积的调研听课,在认真分析和总结教师们的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近阶段学校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规则的重点:善于倾听、乐于表达、勇于质疑、勤于实践,为学校第一阶段的新课程的实施作了一个小结。

[反思]

1.这次无意中的管理变革,让我领略了教师自主后的巨大能量。就好像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学生的惊人表现让每一位教师咋舌一样!同样,当我们在管理中为教师的实践探索提供足够的自主时空后,教师们的创新实践同样使每一位管理者惊讶不已。而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是一线的教师,应该为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2.这次无意中的管理方式的变革,让我感受到教导处管理方式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的专业自主需要有适合的管理策略,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科层管理机制,总喜欢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控制,结果把本来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操作程序,让教师的工作形式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管理模式。3.这次无意中的管理方式的变革,让我体会到管理人员的敏锐的洞察力及总结提升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依然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必须从感性、理性两个方面增加对新课程的理解力,并采用亲近教师、亲近课堂、亲近学生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新课程中去。4.这次无意中的管理方式变革里实际已渗透了管理者有意为新课程实施建立适合的规则的理念与思考。由此看来,作为管理者,应该成为新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有意者”。唯有如此,才能在无意的管理经历中发掘并引领广大教师寻求课程实施与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获得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促进师生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导处备课组规则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备课组长的定位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教导处在哪儿
加强教导处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