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经营者

2005-11-25 08:17陈文取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5年6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学校

陈文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如何对自己所扮演的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反思,并重新认识和定位,将是校长本人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反思以往的学校管理,不管是先前的“权威管理”或是目前仍在坚持的“制度管理”,大多是属于硬性管理,也称刚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诸多矛盾和问题。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认真探讨“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的关系,如何使“软性管理”成为“硬性管理”的依托,并以“硬性管理”为指导,让它们互补地发挥作用这一重要课题。使自己不仅能管理学校,更善于经营学校。而这种经营,不同于商家对商品的狭义上的经营,也不仅仅是要善于用活资金,激活资金的表象经营,而是要求校长要自觉增强学校文化意识,体察学校文化的泉流,用先进的文化去经营学校。

应该说,学校与学校之间由于办学时间的长短,地理位置的不同,办学规模的大小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更多的是表现在物质上的差异。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真正差异,不是物质条件上的差异,而是学校文化之间内涵的差异。任何学校都有自身的文化,它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先进的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因此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成为学校文化的经营者。

大多数学者们都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成效的总和,既是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又是学校成员对教育环境的反映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无形资产。

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和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精心经营学校的物质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形象文化。它首先是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学校的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校容校貌、环境文化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要经营学校文化,就要精心地经营学校的物质文化,因为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1.以师生的研究成果经营学校的物质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在师生中开展教育科研和研究性学习及探究性活动,创新校本教研载体,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强化师生课改意识。通过教师间的互相听课、评课,组织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教学研讨、学术交流、课改沙龙、校长论坛等活动,扎实开展教育科研,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课改实验有序高效地进行,并取得初步的成效。一年来,全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显著。有75个课题已通过结题答辩并结集汇编。正在进行研究性探讨学习的课题有236个,其中高中部课题111个,初中部探究性活动课题125个。师生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也丰富了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

2.以优化的校园环境经营学校的物质文化。

学校内的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既是师生教学、生活、活动的基本设施,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学校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它以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隐性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充分借助城区规划的有利时机,以超前的发展意识和现代化的整体观念进行校园建设。目前学校内教学、生活、运动等功能区规划与建设井然有序;校园绿化建设和保护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并已分步实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实行专门保洁人员与班级包干相结合,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校园内公园、雕塑、碑记、亭阁和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等文化宣传设施齐全。学校被评为泉州市“园林式学校”和泉州市“绿色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审美感受和良好的文化行为熏陶。

扎实经营学校的制度文化

1.严格的常规管理促文化行为形成。

一所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就必须要有文化行为的改造和积累。没有文化行为的改造,学校文化将流于形式,呈于表层,浮于表面,难以持久与深化。因为良好的文化行为要与严格的常规管理相结合、相共融、相发展。

我校的创办只有10年。建校之初,我们就根据国家、省、市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学校教代会,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常规》等制度。同时出台了《职称晋升推荐实施细则》、《教师进修培训奖励办法》、《教师工作量补贴实施办法》、《课改研讨日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等规章,并持之以恒地抓好教育、示范和训练。很好地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激励教职工的上进心,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实践表明,一整套符合教育规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发挥积极而又特殊的育人作用,较好地形成群体规范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很好地形成学校的文化行为。

2.真诚的人文关怀让生命价值凸显。

作为校长应该清醒而又敏锐地认识到,学校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制度的建立,强调了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把学校的人、财、物全部纳入制度管理之中,使管理有了依据,这种管理模式在目前与今后都还是应该坚持的。但是在社会不断进步,人文文化日益凸显,人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备受关切的今天,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更应做到“目中有人”,用真诚的人文关怀,来凸显师生的生命价值。

我校共有教职工183人,每个人在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既坚持原则性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又注意灵活性重视人自身价值的体现。例如,我校的行政职员实行签到坐班制,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但是对个别家中孩子较小需要照顾和接送上学的职员,我们则由本人提出申请,校务会讨论决定,允许他们适当迟到和早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曾经有一名职工,其家人患病又无人照顾,学校同意她请假照顾病人。在执行考勤制度时,我们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按规定扣除了其部分考勤奖金。同时,我们又根据她家的实际困难给予补贴,并向上级教育工会为她申请了困难补助。学校领导还多次到其家中看望和慰问。深切的人文关怀,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反思学校管理,本人认为必须弘扬人文精神,管理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把“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相结合,这才是对学校最好的管理和经营。

全力经营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刻投射,是学校团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一所真正具有永久生命力而久盛不衰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有形资产,而在于它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的精神文化。只有这种精神文化,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反思学校的管理,我们对办学理念的形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提出了“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并把它作为是“以人为本”办学理念进行实施。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本人对这一办学理念进行了反思,觉得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这个提法不够全面,有失偏颇和不妥之处。对学生的管理而言,这个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它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学生发展的同时,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但是“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难道仅仅是学生吗?很显然不是。这个“人”不仅指学生,而且也指教师。

认真反思以往我们对教师的管理,更多的是强调教师无私奉献,要求教师以“蜡烛精神”为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虽然对教师的发展有所关注,但却不够主动,不够到位。在课改实践中,本人一直在思考:为何非得让教师成为燃烧自己才照亮别人的“蜡烛”,而不能成为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的“长明灯”呢?作为学校领导,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教师的政治进步和人生价值的生成与实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同志说得好。她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教师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实现教师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与经营者,就应该让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感召心灵、提升精神世界,并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跃升。

基于这种认识,经过重新反思,我们提出了“以师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使我们更加尊重每一位教师,不断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与业务进修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利用各类载体,搭建各种平台,支持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才,享受教育成功的快乐。在生活方面主动关心,为教师排忧解难,立足校情,创造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尽可能地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设身处地地为教师解决子女入学、入园问题;解决部分教师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使他们享受生活的快乐。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使我们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创办“南音社”、“俊园文学社”等各种社团组织,举办各种校园歌手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丰盈知识、张扬个性、发展潜能。让他们走进校园是快乐的,走出校园是自信的。使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融融乐趣。

“以师生发展为本”,使我们不断丰富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提高学校精神文化的境界。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征集校训,通过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之后,确立了“诚、毅、勤、博”校训。要求师生做人诚实、待人诚恳,坚强刚毅,勤奋好学,博学进取。振奋人心的“诚、毅、勤、博”校训,激发着师生的爱校情感,营造着师生的人文情怀,提升着师生的精神境界,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拥有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风貌,这就是我们经营学校的精神文化之所求。

反思一年来的课改实践,重建学校文化,关注师生的发展,就能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就能将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迁移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与新课程理念合拍,相生共融,创造并积累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教师获得成功,学生获得成长,学校也会获得发展。因此,学校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丰富的资源,务必很好地经营。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