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柯
《发明与创新》开辟“挑战与争鸣”栏目,为一些对科学探究有巨大热情的民间科研者提供了一个挑战权威、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平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并希望主流科学界能够正视民间科研者的存在,并参与到他们的争鸣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促进科学的普及和发展。也希望民间科研者在争鸣过程中有科学的态度、平利的心态,争取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和支持,最终实现两股科研力量的融合,壮大我国的科研队伍,提高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
1、“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进步的需要
众所周知,目前的主流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步入“科学共同休”时代。不可否认“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一种时代的进步。它的重要性在一些耗资巨大的实验研究项目中,譬如,基本粒子的实验研究、太空探测、天体和宇宙的观察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合到反映时代水平的更人的国际化的“科学共同体”中去,没有机会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共享科研资源、科研信息和直接交流科学思想。此外,在一些系统性特别强的大型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必须分工合作,既要对自己承接的部分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又要能够纵观个局,对其他研究者的工作有相当的了解。譬如,航天计划的研究实施、电脑芯片的开发、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电脑操作系统和大型软件的开发等等。在这些项目中,共同体内的研究人员可以共享研究设备,互相交流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同时出必须具有互相匹配的研究能力,还必须统一专业术语,统一行动步调。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科学共同体”的组建是发挥科学研究的系统功能的必要手段,在这里个人的科研能力会因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科学共同体”这样一种组织形式,“系统的整体大于它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在大型科研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有机会进入共同体的研究人员,很难获得与共同体内部研究者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机会,因此也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在这些项目的研究中,他们处于绝对的劣势。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别,对这些项目有兴趣的民间科研爱好者,如果希望有所建树,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到科学共同体的内部。
2、“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对民间科研者的否定
虽然“科学共同体”在某些研究项目中发挥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某些纯理论性的研究领域,民间科研者还将发挥重大的作用。譬如在纯粹的数学研究中,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对一些科学思想的哲学解释上,因为对科学实验并没有直接的依赖,因此民间科研者就人有用武之地。
“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虽然一般都受过良好的、系统的科学教育,虽然也深知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往往由于声名所累,害怕同行笑话自己无知,即使有了新思想的闪光,也不敢轻易的表露出来,各种各样的顾忌,使他们的新思想失去了与别人交流、碰撞的机会,因而失去了迸发出新的火花的机会。相反,民间科研者一般都乐于提出新的思想,他们一般都不是功成名就者,因此也不被声名所累,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叛逆精神,敢于挑战权威,能够将科学批判精神发挥到极至,而这些恰恰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缺失的!
3、主流科学界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民间科研者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某一类科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往往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而系统的训练。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经常表现出不专业、不懂“行规”。例如他们撰写的科学论文往往不规范,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却不能够用一种这个行业的专门人员能够很快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加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个性都比较张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偏激而又缺乏深思熟虑,往往将错误的观点误认为是革命性的思想。这样,在大多数“科学共同体”成员的眼中,他们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偏执狂,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者。因此主流科学界总是以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待他们的研究。科学杂志的编辑们害怕被别人嘲笑不敢刊登他们的文章,学术研讨会怕降低自己的层次不愿意邀请他们参加,各级科技行政部门更不愿意划拨科研经费给他们。他们是最热爱科学的一群人,却无情地遭到主流科学界的冷遇。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人才被埋没了,他们的观点没有公开表达的渠道、没有接受公开评判的权利。他们宝贵的思想失去了播种的土壤,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悲剧。这样一种现状严重地阻碍了不科学的发展。
4、主流科学界应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民间科研者
前面谈到民间科研者虽然有其自身的弱点,但他们的执著,他们的无所畏惧,他们的批判精神却是科学研究中最需要的。他们虽然分散在各个地方,集中起来却是一支巨大的科研生力军。他们之间不乏创新的思维、不乏深邃的思想,甚至有可能埋藏着科学革命的种子。如果我们的主流科学界能够开辟一些平台,让这些至少是闪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思想有公开交流的机会,就有可能让这些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升华,形成新的甚至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
我们的科学杂志应该给他们一些版面,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害怕出现谬误,真理就是在与谬误的比较和斗争中产生的。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帮助、支持他们组建自己的学术团体,让他们有交流辩论的机会,不要担心辩论中的偏激和对科学真理的无理指责,这些都会被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战胜。我们的主流科学家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文,从中吸取新的思想,同时利用自己相对雄厚的专业功底,帮助他们的研究步入正确的轨道,形成一种互补双赢的新局面。科技管理部门应该以各种方式支持民间科研者,拨给他们科研经费,让他们中的优秀人才能够有比较好的科研条件。甚至还可以像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一样,根据民间科研者的科研成果确定一定的“转正”比例,让一部分特别突出的民间科研者能够转化为专业科研人员。
5、民间科研者应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科学理论,谋求主流科学界的认可和支持
部分科学共同体成员虽存在保守、高傲、不愿意正视民间科研者的缺点,但他们毕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学有所长。他们害怕犯错误,但也不太容易犯“低级”错误。而相当一部分民间科研者也确实存在专业基础薄弱,容易犯低级错误的问题。所以,民间科研者不应该将主流科学界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而应该主动地向专业科研人员学习,不应该过多地指责主流科学家保守平庸,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民间科研者也应该从一个偏执的批判者转变为理性的研究者。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实际上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些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也都经历了假说——立论——逻辑演绎——实践检验后才被科学界公认的。因此,它们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相对真理。当然,它们不是也不可能是终极真理,因此它们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们应该接受更加严格的理论审视和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因此也是可以批判的。但作为民间科研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刘所批判的对象缺乏个面而深刻的理解,就抓住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某个自认为错误的观点,进行情绪化的攻击而不是理性的批判。因此,作为民间科研者不应该先认定某一个理论是荒谬的,然后千方百计、甚至是强词夺理地对它进行全盘否定。而应该先对自己怀疑的理论体系从实验基础、逻辑结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作出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可能真正发现它的问题,发展它、提高它、完善它。
民间科研者还有一个缺点,一日他们认为某个理论存在问题,就认为应该完全将它推倒重来。实际上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解决,而那些确实不能用现有理论解决的问题,则有可能成为向更高层次的真理发展的原动力。一旦某一个理论体系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并不意味着是原来理论的全盘否定。因此,科学应该强调未来的发展,而不足对过去的否定。有些民间科研者动不动就将某一个科学理论斥责为“荒谬”的态度本身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批判者应该多一点谦卑,少一点傲气。多一点探讨,少一点评判。
总之,充分发挥民间科研者的作用,对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主流科学界和民间科研者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民间科研者予以扶持利支持,共同为发展我国科学事、重振中华科技雄风作出贡献。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