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

2005-04-29 00:44:03宋庆龄保健小组
健康必读 2005年10期
关键词:充实感宋庆龄老人家

宋庆龄保健小组

1981年,中央打破以前的惯例,在宋庆龄患白血病治疗期间每天向全国人民公布宋庆龄同志的病情公告,直至她老人家去世。全国人民从公告中了解到这位走过将近一个世纪非凡生涯的伟大女性面对病魔时的从容风范,也体会到中央对宋庆龄老人健康的高度重视。宋庆龄保健组跟随宋庆龄主席(1981年被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三十多年,同这位伟大的女性朝夕相处。宋庆龄的高贵情怀和音容笑貌,尽管老人家已去世多年,我们仍铭记在心。

重温宋庆龄独特的养生之道,我们认为对现在的中老年人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大家知道,宋庆龄出生于一个长寿家族,父亲宋查理、胞妹宋美龄都是举世闻名的高寿之人,她老人家88岁的高寿,基因学的恩惠是重要基础。然而,优越的基因必须同后天自觉———即文化素质的培育、思想境界的修养和良好养生习惯的加强———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像古语说的那样“天人合一”,使天然因素和后天培养臻于完美,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我们为宋庆龄的养生之道总结出一个独特的名词:“爱心养生”。“爱心”与养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老人家的养生习惯吧。

闲暇时弹弹钢琴

建国以后,宋庆龄国事繁忙,出访、会见不断,保健医生很注意她的营养。然而事实上她老人家除了服用一些西洋参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进补方式。她的饮食蛮西洋化的:什么牛奶、面包、黄油、沙拉,这些都是一年四季不断的。她老人家有很多的娱乐消遣方式,尤其喜欢弹钢琴,钢琴弹得漂亮极了。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有时候就打趣她老人家:您弹琴弹得这么好,能不能边弹边唱给我们即兴表演一曲?她老人家听了只是笑,就是不肯唱。回想起来其实是我们不懂钢琴这门艺术,本来弹钢琴就是一件抒发情怀的高雅的事情,哪能随便瞎起哄,让有国母地位的她老人家像街上抱着吉它的歌手那样扯着嗓门就唱呢?现在想想,当年我们真是因为无知而闹了一个笑话。不过,她老人家是不会计较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无知的。她老人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真是特别好,如果说人们一定要从宋庆龄的养生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的话,从保健医生的角度,首先可以从她关心人这一点去探究她永葆青春的奥秘。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医生,你讲错了吧?”我们想听的是保健,你怎么跟我们上起思想品德课了?”其实此话差矣,思想品德的修养跟健康的人生并非没有关系。甚至两者之间关系很大。

点评:过去有一句话叫“最大的快乐在为人民服务之中”,仔细想一想这句老话,其实是很符合心理学和保健原理的。道理很简单,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首先实现的是一种充实感:心里要装得下事情,要惦记着别人,要做计划,要工作,这些方方面面都是充实的。做完了一件事情以后,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听到被帮助的人走出困境,解决了困难,心里比什么都高兴,这当然就更好啦。

品性高洁 心胸豁达

品性高洁、为人慈善,反映了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尚和心态的平和。这是长寿之道的根本。我们经常说愉快豁达的性情对老年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宋庆龄是国母,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伟大,可不是说说而已的。现在不是有个时兴的说法叫“爱心”吗?宋庆龄就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修养非常好,心也蛮细的。保健医生们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件事:一是不管是约司机还是约下面的工作人员,老太太总是提前出来等,有时候会提早5分钟站在门廊下等司机来接,从不会让司机花时间等她。二是照顾她生活的保姆在我们医院住院,宋庆龄每天国事那么繁忙,还总是惦记着每天派人给保姆送滋补汤来。

点评:讲这些小事倒不是为了夸她没架子,我们是这样认为的,老年人的心胸豁达、顺其自然,并不等于自己吃好、玩好就行了,更不等于自私自利地只图自己快活,什么也不用操心。不管年龄多大,老年人还是要适当地操操心,哪怕有一点小小的烦恼,像小孩似的偶尔闹闹脾气,都比什么都不让他管强得多。宋庆龄那么高的地位,却事无巨细,都要装在心里,连等司机这种小事情都一丝不苟。可见爱心、责任心、个人修养、美德都是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庆龄老人的品性高洁、人为慈善是世所众知的,作为国母和国务活动家,这是崇高的美德;而从一个医生的角度看这是良好的心理,是对健康有益的。

老人也要“操点心”

这里还要着重讲到一个“操心”的问题。通常做小辈的人常这样劝老人:“您老人家辛苦一辈子,现在就少操点心吧。”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只要是有思想的人,哪能不操心?“少操心”、“别操心”作为一句安慰的客套话是可以的,可是在现实中你当真什么也不让老人去管,时间一长,他会觉得失落,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母说的“老废物”一样,长期被边缘化,事是没得做了,可心里的憋屈一天天加重,严重的真会憋出人命来。

现在各单位对即将退休的人员,都要预先打招呼,让他在退休之前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阶段。有的单位还给即将退休的同志办心理辅导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正在奔驰的汽车突然来一个刹车,别说里面的人受不了,就是发动机、油泵、轮胎都要受到损耗。本来在单位上班很有充实感,对单位又有感情的,突然领导通知他办理退休手续,一下子来这么一个急刹车,搁谁谁受得了?不让你操心了,回家享福去。看起来是好事,其实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就像发动机那样“嘎”的一下,等到再发动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人可比钢铁做的机器复杂脆弱得多,一旦突然改变熟悉的生活,马上发生紊乱,被抽空了,运转失常,交感神经和副感神经失去平衡,脏腑活动就开始出乱子了——不出点事,那才叫奇怪。

其实,让一个人卸掉责任还不像发动机熄火那么简单。电视剧《我爱我家》里的贾爷爷,尽管对退休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可是临到单位开欢送会的那一天,还是失落,还是惶惶然。回到家里大口大口地吸烟,目光呆滞,浑身觉得不对劲,像丢了魂一样。直到后来好不容易调整过来,找到一些可以让自己操心的事,才又变成一个成天乐乐呵呵的快乐老头。

点评:以上是把“操心”的例子正着说。再反着说,人生一辈子,绝对“不操心”是不存在的,而“操心”是免不了的,有时更是绝对必要的。说得再极端一些,儿女尽孝,不等于让老人绝对不操心,有时候甚至可以把家庭矛盾等不愉快的事情跟老人谈一谈,让老人出出主意、评评理。甚至让老人动动气、批评批评哪个小辈。这样做不但对健康没有妨害,反而让老人觉得自己很重要:“瞧,这个家没我还真不行!”因此,让老人们体会到一种充实感,挂念一些小事情不是坏事。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当年宋庆龄的那些抠细节的举例可以归纳为老人家良好的个人素质,但也更可以把这一切看作一种生活智慧,一种高超的、进入“化境”的养身养性之道。

猜你喜欢
充实感宋庆龄老人家
宋庆龄,三城记
环球人物(2023年3期)2023-02-09 07:06:25
铭记于心的残缺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我想去看望上帝
红豆(2016年6期)2016-05-14 11:39:25
充实
散文百家(2016年8期)2016-05-14 06:37:28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饮食保健(2016年5期)2016-04-20 07:35:27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