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漏
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走过20年风雨创业路后,最终还是成功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19岁创业春风得意
我出生在北京香河县一个贫困的家庭,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孪生弟弟。5岁时,因为生活困难,父母把我送给了县城的一对老夫妻。15岁那年,养父不幸病故,养母无力支付我的学费,我辍学了。
刚过16岁,我谈了一个女朋友叫小琳。当我们确立关系后,未来的岳丈便送我到北京市里的纺织培训学校学习,为期三个月。
刚到学校时,我并没有用心学习。后来,是小琳打来的一个电话,鼓起了我学习的勇气,她说,邻村的张二想和她交朋友,我问她怎么回答张二,她笑盈盈地说:“我对张二讲,东升从市里学了技术回来就能挣大钱了,你怎么比得上?”就这么一句话,让我羞愧不已,岳父掏钱送我来学纺织,不就是为了让我学到技术,回去好好挣钱,让小琳过上幸福生活么?于是,我开始刻苦学习,白天认真听讲,晚上独自在工作间里练习机械操作。结果,我成了那期“毛纺织品加工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学习归来,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县劳保用品厂织手套。织手套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踏上嗡嗡作响的机器,能够熟练操作的没几个,不过因为我经过了专业的学习,这点活就不算什么了。上班没几天,就有三个比我大几岁的姑娘、小伙子找到我,请我教他们织手套。不久,因为我技术好,厂里提升我为手套车间的主任。那时,我初步懂得了知识创造财富的道理。
在手套厂干了没多久,我嫌工资太低,就辞职回家,决心自己创业。我和未来的岳父凑钱买了两台机器,我负责加工手套和培训学员,岳父则负责跑销路。真正自己干起来,才知道劳保手套市场很大,利润不低。3年下来,我们的小作坊竟然发展到十几台机器,赚了10多万元。在上个世纪80年代,1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在岳父把“东升纺织培训”和“东升手套”的广告打进北京市广播电台,把“东升手套”的条幅悬挂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的楼顶上时,我开始飘飘然了。我,陈东升,19岁,白手起家,3年时间就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前途无量。
改弦易辙隔行如隔山
在小琳19岁,我步入20岁的时候,我做出了一个让家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卖掉所有的机器,卖掉岳父家的老院子,在北京市郊买一个宅子,举家搬过去。我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要投资“大买卖”,做“大生意”,不再挣针头线脑的小钱,我要做家具生意。
其实我决定投身家具这个行当也不是没理由的,当时我们县的家具行业发展非常快,从我们县城通往北京市的公交车上都打满了“买家具,到香河”的广告,所以,我认定凭着香河家具的牌子一定能够挣大钱。当时岳父执意反对我的决定,他认为我应该在手套的基础上发展毛衣等纺织产品,而不应该转行做家具。可我怎么也听不进岳父的劝告,坚决要带着钱和小琳到北京去。最后岳父和我翻脸了,他说那些钱有他的一半,不允许我都带走,他的老院子更不许我卖,他还说,“要走,你和小琳走。”
我气坏了,带着小琳,带着属于我的10万块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县城,那个时候我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我要去挣大钱!
由于只有10万块钱,要把生意做大,我没买房子,租房子住。那时候刚开始流行“实木家具”,我发现家具城很少有专卖实木家具的商铺,我想抢占这个市场,就花3万多元在京郊的家具城租了个数十平米的摊位,又花6万多从我们县城订购了一大批实木家具。很快,“东升实木精品家私”就在我和小琳的日夜忙碌中开业了。
开业头两个月,我们只卖出去一张实木餐桌、几把实木椅子、3个实木脚柜。我没有泄气,不断给自己和小琳打气,我相信会好起来的。此后的半年,为了招揽顾客,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降低价格、有奖销售、多买多赠等。同时,我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家具商场,了解行情,想尽办法做到种类齐全,可半年过后,“东升家具”还是门庭冷落。
最后,是家具城的一个老板对我道破天机。在一次闲聊中,他对我说:“东升,你看看这么大个家具城,除了你家,还有谁家做实木家具?不要以为没人走的路就会有没人拣的财宝,路没人走自然有它没人走的道理。这里大都是卖香河家具的,香河家具以便宜好看著称,来这里买的人都是冲着这两点来的,而实木家具既不便宜也不好看。真买实木家具的人,很少到这儿来,也很少买香河的实木家具!”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我终于明白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
原来,凭着想象开店是不行的。为了挽回损失,我四处借钱,购进普通的香河家具。然而,又过了半年,我还是没能打响“东升家具”的牌子,反而亏得一塌糊涂。
家具做赔了,我灰溜溜地回到家,头都抬不起来。岳父大人看见我,叹道:“你这钱是挣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呀,要是依着你,我们全家现在恐怕都要流落街头了!”
数落归数落,岳父大人还是很心疼我,他递给我10万块钱,说:“孩子,爸前年跟你争这10万块,不是要花你的,是怕你赔了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出去这一遭,你也该长大了,我呢,也老了,帮你干不了什么,你用这10万块钱再去做点什么吧。”听了岳父的话,我止不住泪如雨下,叫一声“爸”,然后颤巍巍地接过了10万块钱。
盲目投资竹篮打水
接下来,我重操旧业,开始劳保手套的生产。可是生意大不如前,之一是做手套生意的人多了,二是原来的老客户丢了……一时又不知该做什么,我就咬着牙做下去。两年后,我的手套生产才渐渐有些起色。这时,一个初中同学找我喝酒。当时,他正从山西往河北运煤,他说山西的煤特别便宜,办个煤球厂,稳赚不赔。
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又动了,不是说“要创业,先办厂”么?我跟着同学跑了两趟山西,去煤矿看了看,随后,我抱着雄心壮志在县城租了40亩地,办起了煤球厂。真办起煤球厂,我才知道,就我这十几万块钱,少得可怜。一车煤20吨,做成煤球,还不够给电厂送两趟呢,可电厂跟我是一月一结帐,而山西那些煤价最低的小煤矿却要我现结,这就要求我必须注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没办法,我开始举债。这可不像当初做家具生意的时候,借个三五万就行了,一车煤就得几万。但想到一个月后电厂结账,钱就回来了,我还是求爷爷告奶奶去借钱,咬牙坚持了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一分钱没挣,因为煤在运输途中有不少损耗,雇人、雇车也不便宜,加上为了揽到电厂的生意,我把煤球的价格降到了最低点。
我一看开煤球厂不赚钱,立马就慌了,不到三个月,我就卖机器收摊,虽然收回了一些本钱,但还是亏了不少。
从小做起坚持到底
就这样,创业7年后,我在儿子呱呱落地的啼哭声中,又回到了起点。
也许因为儿子的出生使我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也许因为经历了几次失败终于成熟起来,我再也没有嫌弃劳保手套规模小利润低,我又一次从几台机器几个徒弟开始,慢慢经营自己的事业。在儿子3岁的时候,我送妻子到北京的职业学校学了四个月的毛衣编织,我们在手套加工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毛衣编织。也许许多人还记得数年前那场手编毛衣热,大街上卖得最贵的就是“手编毛衣”,我们就是从一件件工艺繁琐的手编毛衣上赚到了钱,仅仅两年工夫,就恢复了当年“东升手套”时的辉煌。
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再也没敢投身纺织品之外的其他领域,再也不敢去拼死吃河豚了。创业以来,我遇到了很多诱惑,比如6年前的钢材热,4年前的塑钢热,两年前的非典药品热,一年前的房地产热,可我始终没再投资,不是没钱,是没胆了。不过用小琳的话说是:“胆小不见得是件坏事。”是啊,要是当初没有离开“东升手套”的发展轨迹,如今的我说不定已经成就了“东升服饰系列”。
如今,我虽然没有实现20年前梦想的“大产业”宏伟目标,但是我至少拥有了两家规模不大的纺织厂,三家纺织品专卖店,还拥有了“东升手套”和“东升羊毛衫”这两个商标。
走过20年的坎坷创业路,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像我这样,只有从小做起,坚持不懈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不断开拓,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编后语:有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一般。陈东升走过了20年艰难创业路,然后才明白:失败在于心浮气躁,盲目地跨行业经营;成功在于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从小做起,坚持到底。道理虽浅显,却蕴涵着深刻的创业真谛。